《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黄芪、人参、茯神(去木)、麦门冬(去心)、白术、五味子、桂(去粗皮)、熟地黄、陈皮(去白)、阿胶(炙燥)各一两,当归、白芍药、牛膝(酒浸)各三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毛冬青之别名,详该条。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凡疮疡阳证多与热毒有关,故不论其初起、成脓、溃后,凡具有实热火毒之证,如局部红、肿、热、痛,溃出脓稠,兼见发热、烦躁、口渴,甚则神昏谵语,脉数,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运气术语。指凡逢丁壬为木运。《素问·天元纪大论》:“丁壬之岁,木运统之。”
①病因之一。即热邪。详该条。②证候之一。指外邪引起的发热。
见《草药手册》。为廊菌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学家。撰有《岭南脚气论》1卷,已佚。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刘寄奴、荆芥、红花、茜草、牡丹皮、赤芍药各一钱,乌药五钱,香附三分,蒺藜八分。水煎服。治蛔结痧,痧毒入胃则吐蛔,或蛔结大肠则腹痛,不大便,或蛔从大便而出。
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