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杨时泰条。
出《周礼》。指徐(粳米)、黍(粘黄米)、稷(谷子,一说为高粱)、粱(上等小米)、麦、苽(菰米)。
指进针时,针体和穴位皮肤间的角度而言。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采用何种角度主要与穴位的所在部位和治疗要求有关。有时同一穴位亦可采用不同角度进行针刺。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白撑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野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出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即阴挺。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体痛候》。用指腹压在局部不动,比压法要轻。
【介绍】:见孙一奎条。
为牙齿所在之处。《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病证名。小儿发热面赤,手足抽搐,两目上视,痰喘不已。诊其六脉俱伏,反无热象。治以疏风而热不除,豁痰而痰不消,定惊而惊益甚者,属痧胀。视其腿弯、肘弯有痧筋,用消毒三棱针刺之,紫黑毒血流出自愈(《痧胀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