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泛指阴疽。《灵枢·利节真邪》:“有此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为脓。无热则为肉疽。”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介绍】:见滑寿条。
脚的后部。《灵枢·经脉》:“足少阴之脉……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即前臂尺、桡骨骨折。详见臂骨伤条。
推拿手法名。即振颤法。见该条。
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胸腹胀闷,四肢厥冷,恶闻食臭,食入即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呕。此由饮食伤脾,宿谷不化之所为也。”《证治要决》卷六:“食呕,多因七情而得,有外感邪气,并饮
见《云南中医验方》。为青羊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与赤眼后生翳同,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缺盆疽、锁骨疽、发历疽、石疽、历疮。因肝胆二经积热而成。生于缺盆穴(锁骨上窝处)。初起患部肿大如豆,渐大如李,色紫,坚硬疼痛;可伴寒热往来,筋脉拘急,不思饮食,胸腹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