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协调阴阳

协调阴阳

治疗的基本原则。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阴阳的失调;疾病的病机,总不离阴阳的偏盛偏衰。治疗的各种方法,概括起来也就是协调阴阳。即利用药物气味性能的偏胜,或针灸补泻的作用等,以调治病理上阴阳的偏胜,使之恢复相对的平衡,导致疾病的好转或痊愈。《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猜你喜欢

  • 卢之颐

    【介绍】:明代医家。字繇生,号晋公,自称芦中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受父亲影响,继承医业,历十八年编成《本草乘雅半偈》一书。后又编有《摩索金匮》、《伤寒金鎞疏钞》、《学古诊则

  • 白缠喉风

    病名。多由痰火邪毒内蕴,或过食膏梁厚味、煎炒炙煿火毒上炎所致。症见咽喉肿起,疼痛难咽,两腮赤赤肿。《焦氏喉科枕秘》卷一:“缠喉风肿噤难言,左右腮边肿赤……。”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三黄凉膈散、

  • 蘑菇蕈

    见潘子恒《广菌谱》。为蘑菇之别名,详该条。

  • 少关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 唐尚龄

    【介绍】:见唐椿条。

  • 铁石茶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 胃实腹胀

    证名。伤寒腹胀之一。见《症因脉治·肿胀总论》。由指表邪已解,肠胃实热所致。症见里热不恶寒,自汗不大便,烦满燥实等。详伤寒腹胀条。

  • 马兜铃根

    见《肘后方》。即青木香,详该条。

  • 石胆

    出《神农本草经》。为胆矾之别名,详该条。

  • 米秕

    见明·汪颖《食物本草》。为米皮糠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