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派别的一种。汉·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创制的方剂,称为时方。后世医生凡主张不拘泥于《伤寒杂病论》既定的成方,而自行处方用药者,称为时方派。
出《太平圣惠方》。为芜荑之处方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神门。见该条。
病证名,又名胎垢、蛇身、蛇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鳞体者,谓皮肤之上,如蛇皮、鳞甲之状,故又名蛇体,此由气血痞涩,不能通润于皮肤”所致,类似鱼鳞病。《串雅内编》用白殭蚕去嘴为末,煎浴。《本草求真》
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
是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阳亢则热,热极则生火。有阳气上逆的特点。参见肝火条。
藏医学术流派之一。指以强巴·南杰札桑为主,包括米尼玛·图瓦顿旦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特点是:擅长使用温热药,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对艾灸、放血、穿刺穴位有独特的认识,并擅长药物
①出《针灸甲乙经》。即归来,见该条。②出《外台秘要》。即承泣。见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指两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即剪口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