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温水脏、煖水脏。属补阳法之一。即用温性药物补肾助阳。适用于肾阳虚损,命门火衰。症见腰痠膝软、阳痿早泄、自汗怕冷、虚喘耳鸣等。参见补阳条。
气功功法。借呼吸粗细的调整变换,以意引气的功法。见于宋《云笈七签》卷59中。其功法:“初宽坐,伸手置膝上,解衣带,放纵肢体,念法性平等,生死不二,终半食顷,闭目举舌奉腭,徐徐长吐气,一息二息,傍入闻气
《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时,头必转向产门,自然正产。若无力转运,脚踏胞衣,脐肠先出,谓浪脐生。急令稳婆清理推入,稍俟气平,乘势就其脚下,不可推转久延。久则脐肠复下,复难收拾矣。”类似于臀足位分娩,脐
见《张氏医通》卷十。又名推肠生、蟠肠生、盘肠献花、盘肠产、盆肠生、催肠生。过去一般认为产母平日气虚,临产时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儿下后肠仍不收。相当于临产时产妇直肠脱出。宋·陈选《妇科秘兰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杀,肃杀、收束;藏,封蛰、潜藏。阳气肃杀收束,阴气封蛰潜藏。即秋收冬藏的同义词。
病证名。指妇女产后而患眼疾者。《证治准绳·杂病》:“产后百脉皆动,气血俱伤,太虚不足,邪易以乘,肝部发生之气甚弱,血少而胆失滋养,精汁不盛则目中精膏气液皆失化源,所以目病者多。”证见两眼干涩,视物昏渺
【介绍】:见顾世澄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荠苧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血虚者服四物汤加人参、白术;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肺胃热者用犀角地黄汤。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乌贼骨、甘草、陈皮、瓦楞子各15克,川楝子、白芍药各9克,香附6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一丸,日二至三次。治肝郁型溃疡病,症见胸胁胀痛,暖腐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