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刺灸心法要诀

刺灸心法要诀

针灸著作。8卷(即《医宗金鉴》卷79~86)。清·太医院编。刊于1742年。其中卷79为九针、十二经井,荣、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经脉流注;卷80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卷81~84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穴部位;卷85为头、胸腹背及手足各部的要穴主治病证;卷86为各种灸法及针灸禁忌等。全书均编成七言歌诀,歌诀之后加注,并附插图134幅,便于习诵。现有多种刊本。

猜你喜欢

  • 大肠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

  • 囟不合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气血少弱,骨木不荣,由肾气未成,肝肺壅热上冲于脑,遂令发枯,骨髓不足而囟不合。即解颅,详该条。

  • 紫色王室保健经函

    藏名《加保拉希保地默保》。综合性藏医书。由入藏的汉族、印度、克什米尔、吐谷浑、大食、尼泊尔和西藏的名医共同编译。成书于八世纪末。全书收录了本松岗哇、僧能和敬虚的《杂病治疗》、《艾灸明灯》、《配方玉珠》

  • 去恶清心汤

    《医醇賸义》卷四方。当归、牛膝各二钱,川芎、延胡索、琥珀各一钱,桃仁一钱五分,炮姜、生蒲黄、熟蒲黄各六分,山楂炭、丹参各三钱,灯心三尺,苏木三分,降香五分。水煎服。治新产之后,恶露上冲于心,头眩神昏,

  • 萧飋

    飋通瑟。凉风。《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德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

  • 病发于阴

    ①泛指内脏或阴经所发生的病症,反映病变在里。②辨证上如病者无发热而出现恶寒,为发于阴经的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琉球百问

    医论著作。1卷。清·曹存心撰于1824年。本书系曹氏回答其琉球弟子吕风仪所提的问题记录整理而成。内容以临床病例的立法处方为主,旁涉针灸、本草等内容。书中拟制方药、论述医理均有所发挥。现有《三三医书》本

  • 慢惊风

    出《太平圣惠方》。又名天吊风。惊风的一种证型。大多出现于大病、久病之后,但也有因小儿体弱,一病就成慢惊者。临床以发病缓慢,无热,抽搐时发时止,缓而无力为其特点。《证治准绳·幼科》:“慢惊之候,或吐或泻

  • 温壮

    病证名。小儿胃肠实热的症状。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①指温温然,热而不甚者。《证治准绳·幼科》:“温壮与壮热相类而有小异,一向热而不止是壮热也。”②《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七:“体热多睡名曰温壮。其证

  • 尺泽

    ①经穴名。代号LU5。出《灵枢·本输》。别名鬼受,鬼堂。属手太阴肺经。合(水)穴。位于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头静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