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ST43。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别名陷骨。输(木)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或于内庭穴上2寸取穴。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
《正体类要》卷下方。人参、紫苏、半夏、茯苓、陈皮、桔梗、前胡、葛根、枳壳各一钱,炙甘草五分。加生姜,水煎服。治气逆血蕴上焦,发热气促,或咳血衄血,或痰嗽不止。
见《饮片新参》。为罗勒子之处方名,详该条。
九积之一。指多饮汤水成积者。《儒门事亲》卷三:“水积,足胫胀满,郁李、商陆之类,甚者甘遂、芫花。”《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水积,多饮汤水成积,胸胁引痛,沥洛有声也。宜牵牛子、甘遂、茯苓
见《履岩本草》。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五方。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天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为细末,每服二钱,黄酒调下,日二次。治破伤风之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者。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蒺藜散,见该条。
证名。多由病延日久,或郁火伤阴所致。《医宗己任篇·四明心法》:“又有一种胃脘痛,是阴虚症将成,须认明白。”症见脘痛时作,缠绵难愈,舌红口干,时或嘈杂,大便干结等。治宜养阴和胃,佐以泄肝,切忌香燥疏气,
治法之一。即化气利水。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如病人内停水湿,外有表寒,阳气受水寒阻遏,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发热、心烦口渴、水入则吐、苔白腻、脉浮。用五苓散,取桂枝以温阳化气,四苓以行湿
证名。背反张之意。《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张志聪注:“反折,背反张也。”参见角弓反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