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三消

猜你喜欢

  • 小儿阳厥

    即小儿热厥,详小儿厥证、小儿热厥条。

  • 产后小便数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肾气虚弱,虚热移于膀胱;气虚不能约制;或冷气入于膀胱,膀胱失于约制等所致。虚热移于膀胱者,热甚则小便涩痛,方用六味地黄汤;气虚不能约制者,小便频数而色白,方用

  • 山蛋

    见《山西中药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 鼻渊

    病名。出《素问·气厥论》:“胆热移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又名脑漏、脑崩。因涕下不止如淌水,故名。多由外感风寒,寒邪化热所致。《外科正宗》卷四:“脑漏者,又名鼻渊。总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

  • 园香草

    见《安徽中草药》。为铃茵陈之别名,详该条。

  • 形瘦血热经闭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形瘦血虚生热,而月水不通,此冲任内伤也。宜服人参四物汤(人参、当归、川芎、生地、白芍、知母、麦门冬、炙甘草、生姜、大枣)兼地黄丸。”

  • 乳上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妬乳,以蒲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二七壮。”《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乳上穴。位于乳头直上1寸处。主治乳痈,少乳;以及肋间神经痛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蜡烛扦草

    见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为宝盖草之别名,详该条。

  • 橐吾

    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详该条。

  • 肾经寒痰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寒痰。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