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丁锦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二十七。又名指风毒。为足大趾节红肿剧痛的一种疡证。因邪毒外发或局部染毒所致。症见患趾如汤泼火烧,痛不可忍,甚则憎寒壮热,四肢酸痛,其后胬肉突出,痛如刀割。宜用人龙散或用蜈蚣散外搽
见《湖南药物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腰痛证之一。又名肾虚腰痛。《医宗必读·腰痛》:“言肾经腰痛者,内伤房欲也。”详肾虚腰痛条。
位于阴囊之后、会阴之前的高起部分。《身经通考·身经问答》:“下极之前,男为阴廷,女为窈漏。”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珍珠梅之别名,详该条。
见《陆川本草》。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四肢活动受限,不能抬举。多因风袭经络,或脾胃虚衰及积热所致。《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备急千金要方·诸风》:“脾虚寒,厉风所伤,举体消瘦,……四肢不举,身重
病证名。见《济阴纲目》卷三。指未婚女子由于经血初潮,阴中炎热,当风感寒,或用凉水洗下体,或初见经血来而惊恐致成带下。亦有属冲任虚寒而致白带量多者。
①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卜芥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海芋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