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阳交,见该条。②出《针灸甲乙经》。即阳池,见该条。
气功术语。即将气引运到身体一定部位。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十六卷循天之道:“天气常下施于地,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一。“养生方导引法“:“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
见《安徽中草药》。为铃茵陈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胡澍条。
指水谷化生的轻清阳气不能正常濡养头部、肌表、四肢的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肢”。清阳不升多因脾胃阳气不足,升清降浊的功能障碍所致。症见头晕、眼花、耳鸣、
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一云油汗,即粘汗也。”详汗出如油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薇甫,号在公。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著有《丹台玉案》一书(1636年刊),书中杂有道家思想。
经穴别名。出《素问·气府论》。《针灸甲乙经》作上关穴别名。见该条。
出《黄帝内经太素》。即合谷刺,见该条。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即皮肤粗糙,干枯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