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十二地支条。
出《遵义府志》。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蒲葵之别名,详该条。
即汗孔。见汗空条。
出《千金要方》卷二。即对产妇乳汁不下或乳汁缺乏通下乳汁。详催乳条。
喉科病证。圹,同旷,此指咽喉。圹塔,谓生于咽喉的疙瘩。《喉舌备要》:“此症发在帝中内侧圹边,或左或右不定,然俱有白膜黄膜。”“发左宜平肝,发右宜清肺,”兼以去膜升提,解毒之剂。
病名。亦名月经涩少、月经滞涩、经水否涩、经水涩少、经乍来乍少等。指月经周期虽准,但血量少于正常,或经行时间过短,量亦过少,甚至点滴一、二日即净。有血虚月经过少、血寒月经过少、血瘀月经过少、肾虚月经过少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枳壳、杏仁、黄芩、石膏、栀子、栝蒌霜、桔梗、桑白皮、知母、贝母、前胡、甘草、生姜。水煎服。治新咳由火热而致者。
见《叶氏眼科方》。指外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