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舌根灰色,中红,尖黄苔。为肠胃燥热,阴液耗伤之候。症见发热,口渴,谵语,大便秘结。宜急下存阴(见《伤寒舌鉴》)。
经穴名。代号DU14出《素问·气府论》。《肘后备急方》作大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大。别名百劳、上杼。属督脉。手、足三阳、督脉之会。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平高。布有第八颈神经
清热法之一。是清血分热邪的治法。适用于热性病热入血分,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神昏谵语,舌色紫绛,或斑色紫黑等。常用方药如犀角地黄汤。
见《本草纲目》。为石榴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大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小儿药证直诀》。即胃气实热。详该条。
病名。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即胃脘痈。见该条。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肿胀。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见《银海精微》。即眼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