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卷十二方。半夏、赤茯苓、陈皮各一钱,炙甘草五分,苏叶、香附、槟榔(大便溏者不用)、木香、大腹皮、枳壳、桔梗各七分,人参一钱五分,肉桂、厚朴(姜制)各八分,生姜七片,红枣二枚。水煎服。治诸气
【生卒】:八至九世纪【介绍】:唐代医家。撰有《行要备急方》一卷。《外台秘要》记载:元希声为元侍郎(唐宫庭主管医疗等的官员),曾集有《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
见清·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经来白色。详该条。
病名。一名伤寒夹瘀。《重订通俗伤寒论·夹血伤寒》:“一名伤寒夹瘀。”“内伤血郁,外感风寒,或脱衣斗殴,触冒冷风,又或跌仆打伤,一时不觉,过数日作寒热,状如伤寒。……头痛身热,恶寒烦渴,胸胁串疼,腹有痛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始置于政和年间,官阶正七品,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任者。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介绍】:参见钱瑛条。
推拿穴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左手掌背中心周围。参见八卦条。《针灸大成·卷十·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外八卦,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秘结,穴络平和而荡荡也。”
儿科著作。8卷。清·黄岩撰。约成书于1800年。卷1~5首论儿科用药、诊法及灯火燋法,其次分述儿科的多种杂病;卷6~8专论痘科及麻科,其中除作者本人的见解和医案外,还摘录了历代文献中的一些资料。
骨名。又名合骨。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即胫骨下端向内的骨突。见踝骨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露蜂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