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谷精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指舌苔润滑。是有津液之象,热病苔滑,是里热未结;舌淡而苔白滑或灰滑,是阴寒凝滞,或痰湿内阻。《伤寒论·太阳病篇下》:“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即承气养营汤,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山柰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黄荆子之别名,详该条。
五善之一。声音响亮,肌肤滑泽,大便如常者为肺善(见《外科正宗》)。
指上焦的主要功能是摄纳空气与饮食。《难经·三十一难》:“上焦者……主内而不出。”
七怪脉之一。脉象忽疏忽密,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
①(qí)。①同平。引伸为正常。《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收齐。”原文指收气与长、化之气相平,意即收气正常。②通脐。肚脐。《素问·腹中论》:“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②音济(jì)。
方书。不分卷。清张朝震(东川)撰。刊于1888年。分小儿科、女科、男科杂症三门,收录验方96首,颇多个人临证心得。现存初刻本,建国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