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国民族药志

中国民族药志

民族药学专著。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编著。全书预计载药1200多种。已出版者为第一、二卷,共载药255种,包括动、植、矿物药。图文并茂。每种药记载其民族药名(附本民族文字名)、民族用药部分、药材检验、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临床用药等内容。本书分别于1984、199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破血

    使用祛瘀药中比较峻烈的药物,达到祛瘀的目的。如大黄、桃仁、红花、水蛭、虫等。

  • 火禁

    出《痘疹经验良方》。禁疮之一。指痘疹初发之际,病人身发寒热,误以火熏其衣被,或置病人于温热环境之中,使皮肤干燥,以致痘毒发泄不出,多见于兼有气虚者,因气虚不能鼓其毒,以致毒停皮肤之间,隐隐不能发出肌表

  • ①危险、病危。《素问·灵兰秘典论》:“殁世不殆。”《灵枢·五变》:“时下则殆。”②通怠。懈怠、懒惰。《灵枢·九针十二原》:“正往无殆。”③通逮。及、等到。《医方集解》:“风则上先受之,湿则下先受之,殆

  • 胎哭

    见瞻甫《慈航普渡》。即子啼。详该条。

  • 柳州医话良方

    见柳州医话条。

  • 通因通用

    反治法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用通利的方法治疗通证。通泄的病证,一般应采用固涩的治法。但对某些现象是“通”,而本质是瘀热或积滞的病证,则不但不能温补固涩,反而要通利,故称。如湿热引起的小便频数

  • 谢昆秀

    【介绍】:见谢玉琼条。

  • 破伤湿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皮破肉伤,水湿浸入所致。症见口噤、不能吞咽、项背强直、疮口流黄水。用牡蛎末敷疮口,或甘草煎汤调服牡蛎末二钱;亦可用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水调敷疮上,并温水调服牡蛎末一钱。

  • 杨梅痘子

    出《外科启玄》卷八。即杨梅痘。见该条。

  • 燥热痢

    病证名。指痢疾由燥火热邪引起者。又称燥火痢。《症因脉治》卷四:“燥热痢之症,内热烦躁,口燥舌干,腹痛频并,脓血稠粘,枯涸难下,肛门热痛,小便全无,夜卧不宁。”治法有燥伤气分、血分和气血两伤之别。《痢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