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即脂瘕。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赤带。详该条。
【介绍】:见郑承海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医学衷中参西录》卷四:“温疹之证,西人名为猩红热,有毒菌传染……。”即烂喉痧。详该条。
病名。即趼子。见该条。
五行学说术语。即制约、生化的简称。《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五行中相互生化,相互制约,制中有化,化中有制,才能维持正常的相对的平衡。《类经》:“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
病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或泻。大便稀薄,甚至水样,次数增多,但一般无脓血和里急后重。也有将泄泻分开者,大便质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如水而势急者为泻。《奇效良方·泄泻门》:“泄者,泄漏之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清金丸第二方,见清金丸条。
出《儒门事亲》。即疳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