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氏草秘》。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战国时医家。详见子阳条。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通经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梁侯瀛集验良方》。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荜菝之别名,详该条。
出汉·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指房事。
病名。出《灵枢·本脏》。又名阴狐疝气,狐疝风。俗称小肠气。指有物入阴囊,时上时下的病症。多因寒气凝结厥阴肝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
病名。指头晕目眩,突然跌仆之症。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多因痰涎壅塞所致。症见头眩目花,突然跌倒,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等。治宜豁痰逐络为主。可用碧霞丹、辰砂天麻圆等方。参见急中风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癍疮,即痘疮。《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因患痘时疮生眼中,赤肿难开,涩泪羞明疼痛,久则生翳如银色,此乃痘后肝经余热上攻睛瞳所致,宜用红花散,清热散瘀。”详痘疮入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