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冯梦祯生平

冯梦祯生平介绍

冯梦祯(1548—1606),字开之,号具区,又号真实居士,浙江秀水(今嘉兴)人。著名的佛教居士。明代诗人。公元1577年(明万历五年)进士,官编修,与沈懋学、屠隆以气节相尚。后因得罪宰相张居正,被外谪广德州判,复又累迁南国子监祭酒,3年后被劾罢官,遂不复出。移家杭州,筑室于孤山之麓。因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遂以此名其堂为“快雪”。冯梦祯为人高旷,好读书,好奖掖后学。诗文疏朗通脱,不事刻镂。著有《快雪堂集》64卷、《快雪堂漫录》1卷、《历代贡举志》等。>>查看冯梦祯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冯梦祯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年五十八岁。万历五年(1577)二甲三名进士,官编修与,沈懋学、屠隆以气节相尚。张居正丧父争情,梦祯诣其子嗣修力言不可,忤居正,病免,万历二十一年(1593)补广德州判官,量移行人司,副尚宝司丞,升南京国子监司业,迁右谕德,署南京翰林院,再迁右庶子,拜南京国子监祭酒”。三年后被劾罢官,遂不复出,移居杭州,筑室于孤山之麓。

  梦祯因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名其堂曰“快雪”。著有《快雪堂集》六十四卷,《快雪堂漫录》一卷,及《历代贡举志》,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钱谦益为之作《南京国子监祭酒冯公墓志铭》,称其深禅学,其佛乘之文为时所称。

  万历二十八年(1600),紫柏北上京师搭救为民请命的南康太守吴宝秀,冯梦祯、汤显祖等紫柏好友极力规劝,紫柏给冯梦祯回书云:

  承手谕教我甚深。弟徐思之,断发如断头,倘再计山林可以避祸,朝市取祸必易,则尚有头可断矣。所以甘受报缘,初不暇生心趋避也。且舍境何以锻心哉!

  紫柏在与汤显祖的书札中亦有“断发如断头”之语,但用语委婉谨慎,不及此书直截坦白。同期另一封书札中,紫柏也表达了对冯梦祯等江南挚友关切与爱护自己的感激之意: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始得展手示,徐读之。备悉先生并江南法侣深护智愿之心,即土木偶人亦必知感,况贫道耶?第先生与诸法侣深护之心固美,然皆不遑裂利害而计之。……又吾曹断发如断头也,更有何头可断哉!然先生并诸法侣,深护智愿,敢不知好恶!……不委先生迩来,于逆顺关头果能得自受用三昧否?此贫道切望于先生者也。此真语也。辱先生特遣兴肇,持手示召贫道,如不以直心答先生与诸法侣,此非佛弟子本色。……癸卯三月初七日。

  此书撰于紫柏圆寂前九个月左右。从书中可知,冯梦祯在紫柏滞留京师期间,特遣人召紫柏南归,以避锋芒。但已置生死于度外的紫柏,没有听从冯梦祯等挚友的劝告,仍然在风声鹤唳的京城为营救吴宝秀而奔波,最终为群小所忌,坐化狱中。

  紫柏真可(公元1543—1603年)圆寂后,冯梦祯悲愤异常,抑郁久之,二年之后,忧愤而死。正如陆符所云:

  余考大师蒙难,挺身抗救止,于中甫(于玉立)一疏,事虽无及,犹足为宗风吐气。至发愤流叹,欲哭欲泣,托于诗歌而见诸文辞,则反得于师明德而友达观之汤义仍(汤显祖)。若夫闻难旁皇及承讣痛哭呕心,一文以抒写平生,发挥其末后之光焰,当首属之先生(冯梦祯)。……师以万历癸卯腊月灭度,是岁与先生书,尤加痛切。甚以死机不远,折其游湖高情。乃大师既逝,先生亦不久旋劲,若夙照而预谶者。

轶事遗闻

  明代以后,西湖龙井茶叶逐渐形成了鲜明特色,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产量有限,冒充“西湖龙井”的赝品也粉墨登场了。

  有一次,快雪堂主冯梦祯随老友徐茂吴又是仔细察看,又是取一小撮经冲泡后品尝茶汤,结果是再三摇头,竟没有一家是正宗“龙井”。

  后来,有一家送来一小包茶叶,口口声声说绝对是真品。徐茂吴再作尝试,其香味果然与众不同,有一种豆花的清馨。然而,茶农以及龙井寺的和尚却群起而攻之,说徐茂吴弄错了,这一小包茶叶才是赝品,他们大家的全是本山“实货”。

  冯梦祯平日爱饮“西湖龙井”,但对鉴别真假“龙井”并不内行。他见徐茂吴遭“围攻”,自己也有口难辩,只得拉着老友离开龙井村回城。一路上徐茂吴不断地数落刚才那些赝品“龙井”的假像,冯梦祯感叹:“伪物乱真如此!”

猜你喜欢

  •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 魏澹

    隋钜鹿曲阳人,字彦深。博览经史,好学,善属文。初仕北齐为中书舍人,与修国史。入北周为纳言中士。隋文帝受禅,除太子舍人,迁著作郎。令注《庾信集》,撰《笑苑》等。后以魏收所撰《魏书》褒贬失实,平绘《中兴书》事不伦序,乃诏澹别成《魏史》,时称其善。有文集二十卷。

  • 周士清

    周士清,字次轩,海宁人。咸丰壬子举人。有《享金斋诗集》。

  • 李直夫

    曹本《录鬼簿》载他是:"女真人,德兴府住,即蒲察李五。"金之德兴府属西京路,即今河北怀来。德兴府当是从他的先世起流寓寄居的地方。他应属女真蒲察氏,汉姓为李。一说他是至元延祜间人,曾任湖南肃政廉访使(见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作杂剧十二种,今存《虎头牌》一种,《伯道弃子》有佚曲存于《太和正音谱》和《北词广正谱》中,仅存剧目者有《念奴教乐府》、《谏庄公》、《怕媳妇》、《水淹蓝桥》、《错立身》、《劝丈夫》、《占断风光》、《坏尽风光》、《夕阳楼》、《火烧祆庙》十种。一说《怕媳妇》和《劝丈夫》实是同一个剧。

  • 叶春及

    (1532—1595)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鹿虔扆

    鹿虔扆(yǐ)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早年读书古诗,看到画壁有周公辅成王图,即以此立志。后蜀进士。累官学士,广政间曾任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人称鹿太保。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等俱以工小词供奉后主孟昶,忌者号之为“五鬼”。蜀亡不仕。其词今存6首,收于《花间集》,其词含思凄惋,秀美疏朗,较少浮艳之习,风格近于韦庄,代表作《临江仙》。今有王国维辑《鹿太保词》一卷。另据当代知名学者考证,鹿虔扆曾在前蜀做官,而所谓“五鬼”之说,纯属虚构。

  •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朱洵

    浙江海宁人,字山音,号我文。诸生。工书法。有《耐园吟稿》。

  • 邹尧廷

    邹尧廷,字松友,汉阳人。道光壬午进士,历官祥河厅同知。有《留耕堂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