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诗词古文>萧燧生平

萧燧生平介绍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治所在清江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人。南宋大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萧燧复出为官,授董州教授后历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司业兼代理起居舍人、起居郎、左司谏、右谏议大夫、同知贡举、严州知州、婺州知州、国子祭酒、枢密院都承旨、代理刑部尚书、代理刑部尚书兼代理吏部尚书、侍讲、侍读‘。宋高宗赵构死后,萧燧充任永思陵按行使,授任参知政事,不久充任永思陵礼仪使,代理监修国史日历、代理知枢密院。萧燧年老请求归隐,皇上授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归乡养老。绍熙四年(1193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正肃。>>查看萧燧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怒拒奸相

  萧燧出身官宦之家,他的高祖萧固做过广西转运使,父亲萧增也曾参加过制举考试。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做文章。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萧燧考中进士,授为平江府观察推官。萧燧初入仕之时,正是奸相秦桧把持朝政的时期,萧燧任职不久,秦桧的一个亲信帮作秘密地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必定在漕台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原因,此人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发怒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怀恨他。过后不久,萧燧接到文书调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官署的官员已经满额了,就从中换一名官员到漕台主考,秦桧的儿子秦熺果然名列前茅。萧燧任官期满,应当到京城做学官,为了避开秦桧,调静江府任观察推官。不久,萧燧父亲病亡,因服父丧,卸职归乡闲居。

  出任言官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萧燧复出为官,授董州教授。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授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有轮流觐见皇帝的机会,轮到他面见皇帝的时候,他说“应当按官职选择人才,不应当因人选择官位。宋孝宗很高兴,特意作了一篇《用人论》赏赐大臣。

  淳熙二年(1175年),萧燧累积升迁为国子司业兼代理起居舍人,进为起居郎。在此之前,御史台有了空缺,朝廷言论很多倾向萧燧,但因他没做过县官,就任他做了左司谏。宋孝宗曾问宰执:“昨天任命的萧燧怎么样?”龚茂良上奏:“萧燧纯朴实在不虚饰,正可以担任言官职责,听说授任的文书发下后,外面的议论都认为合适。”

  当时宋孝宗认为御史台的言官很多都不称职,萧燧上任之后首先提议要分清邪正然後才可以治理。当时宦官甘升的门客胡兴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做地方官,因为有所倚仗,表现都很不好,萧燧就上奏皇帝将他们都罢免了。当时南宋正商议北伐,宋孝宗拿这问萧燧,萧燧回答说:“现在贤德和不贤混杂,风俗人情凉薄虚浮,兵力不强,资财不多,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大治。如果凭藉小康,萌生骄敌之心,不是臣能知道的。”宋孝宗说:“这是忠言。”于是萧燧劝宋孝宗端整法律制度,接纳正直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俸禄,不可以分给权柄。宋孝宗 都欣然接受。并提升萧燧为右谏议大夫,萧燧依制入朝谢恩,宋孝宗说:“你议论鲠直深切,不求名望声誉,纠察举发奸邪,不顾及为仇结怨。”

  淳熙五年(1178年),萧燧任同知贡举。当时有圣旨下到江东、江西、湖南、湖北的帅府,让他们招募军队,萧燧进言:“各帅府招募来的多数是市井少年,都是贪图犒劳恩赏才来应募的,各地还往往捕捉农民来充数,抓平民来充军。请求严厉告诫各州、郡,杜绝这些事,希望能得到强壮兵力,以便用来作战。”宋孝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弹劾军帅

  夔州路帅守李景孠贪婪暴虐,但参知政事赵雄庇护他,御史谢廓然不敢议论弹劾,萧燧就独自上奏请求罢免他。赵雄果然营救李景孠,又命令官复原职。萧燧就第二次上奏,连带涉及赵雄。赵雄秘密上奏萧燧是错听了李景孠仇人的话,还下令临安府逮捕了状告李景孠的恭州士人钟京等人,关在狱里,判了罪,李景孠仍官复旧职。萧燧就弹劾自己,宋孝宗下诏说他是听了传闻而不允许,最终仍极力请求离职。改为刑部侍郎,不去上任,坚决请求外任。出朝为严州知州。吏部尚书郑丙、侍郎李椿上疏挽留他,宋孝宗不久也后悔。

  出治地方

  严州地窄财缺,萧燧刚到那里,官府的存钱不满三千,萧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积蓄到了十五万,用这些富余的钱补上往年拖欠的,各县也都宽裕了。在这以前,宣和二年十月(1120年10月)方腊曾在这一带起兵反宋,到淳熙七年(1180年)正好是一甲子六十年,受轮回迷信影响,人人忧虑恐惧。恰巧遂安县县令减少地方土兵的薪饷,引得士兵吵吵嚷嚷。萧燧急忙改变命令,而且叫来土兵的头领告诫他们,都敬畏服帖。城里的流氓少年成群滋扰集市,萧燧秘密记下姓名,把他们都刺字充军,人民得以安居。宋孝宗当时正在吝惜职名,没有功劳的不授给,但下诏因萧燧治理地方有成绩,授为敷文阁待制,移为婺州知州。父老拦路,几乎无法成行,送出州境的人数以千计。

  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费力而达到治理。当年严州遇到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拨糓米到严州,萧燧说:“东路西路本不是一路,不应当给,但怎么忍心对于以前治理过的地方不管呢?”为此到朝廷请求,打开太仓的米赈济严州百姓。

  重回京城

  淳熙八年(1181年),萧燧被召回朝,他向皇帝进言:“江、浙连年水旱灾,希望下诏征求意见,再命令各部门通融收取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逼迫。”孝宗准奏,还授为他吏部右选侍郎,不久兼国子祭酒。

  淳熙九年(1182年),萧燧出任枢密院都承旨。按惯例,承旨一般由知阁门官兼任,但他们有的倚仗宠爱揽权,孝宗想重新任用儒臣此职,所以任命萧燧以龙图阁待制兼任都承旨。萧燧进言:“行贿求官的风气没有消灭,群臣大多迎合献媚,强求声誉,应当细察他们的虚实。”皇上称好。授他为代理刑部尚书,金朝派使臣来,萧燧奉命充任金朝使臣的馆伴。

  淳熙十年(1183年),萧燧兼任代理吏部尚书。上奏谈论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端,请求减免。不久,兼侍讲,升侍读。又进言:“命令不可以变来变去,宪法章程不可以改来改去。初次任官不允许施恩免考,现在有的就直接命令注册授官了。已经免去了羡余的数目,现在反而把出剩当成名目。各路登记的死刑,负责官吏应当亲自审问,如果死刑囚犯的人数很多,应当按汉代制度开列首要和末尾的报告皇帝知道。”他上奏的事情很多都施行了。庆典时的施恩,丁钱的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

  晚年生活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赵构病死于临安行宫的德寿殿,时年八十一岁,宋孝宗为其建永思陵,萧燧充任永思陵按行使,授任参知政事,不久充任永思陵礼仪使,代理监修国史日历。

  淳熙十六年(1189年),代理知枢密院,萧燧以已到退休年龄为由请求归隐,皇上挽留他,不同意,授为资政殿学士,让他做地方官。萧燧又请求退休,就任命他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绍熙四年(1193年),萧燧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正肃。

猜你喜欢

  •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薛式

    薛式(公元1078-1191)名薛道光、又名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一说为陕西鸡足山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南五祖之三。

  • 袁忠彻

    (1376—1458)明浙江宁波人,字静思,一作号静思。袁珙子。幼承父术,精相法。永乐初,召授鸿胪寺序班,累进尚宝司少卿。正统中坐事下吏,令致仕。有《人相大成》、《凤池吟稿》、《符台外集》。

  • 姚察

    (533—606)隋吴兴武康人,字伯审。姚僧垣子。勤于学业,闻见渊博,为时人所推重。初仕南朝梁。陈宣帝太建初为通直散骑常侍。聘于北周,时沛国刘臻以《汉书》疑事十余条,往访求教。察皆引经据为之剖晰。刘臻以为名下定无虚士。使还,为陈宣帝、后主两朝所重,累迁吏部尚书。陈亡入隋,诏授秘书丞,袭父北绛郡公。诏撰梁、陈二代史。炀帝大业二年所撰史书未毕功,将卒,戒子思廉续成之。

  • 张纯

    (?—56)东汉京兆杜陵人,字伯仁。张安世之后。少袭侯爵,西汉末为侍中。王莽时官至列卿。光武帝更封武始侯。纯明习旧典,东汉初制礼,辄咨访之,多所正定。累迁大司空,慕曹参,务于无为。建武二十四年穿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卒谥节。

  • 郑公超

    郑公超(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祥,约陈末隋初间前后在世,能诗。陈后主时为奉朝请,武平三年(572),由祖珽招至文林馆,参与修撰《修文殿御览》,今存诗一首。

  • 黎廷瑞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皇甫谧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1-2]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

  • 江万里

    江万里(1198年—1275年),名临,字子远,号古心,万里是其出仕后的用名。南康军都昌(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著名爱国丞相,民族英雄,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坛领袖,中国十三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与弟江万载、江万顷被时人和后世雅称为江氏“三古”或江氏“三昆玉”。创办的白鹭洲书院,千年来培养出文天祥等十七位状元,2700多名进士。任正式官职91种,三度为相;一生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直言敢谏,忧国爱民。其一生堪称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风范之楷模。江万里是江西著名的地方先贤之一。

  • 张祐

    (1483—1533)广东南海人,字天祐,号可兰。幼好学能文。弘治中袭世职为广州卫指挥使,正德中擢副总兵,镇守广西,进署都督佥事,督沈希仪等镇压瑶、壮各族起事。善驭军,能与下同甘苦。性好书,每载以随,军暇常延儒生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