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源】 ①余姓所改(60,62)。②生于除月,因以为氏(60)。亦见《直音》(15,21)。【布】 河北乐亭(334)、广西马山(346)、湖南宜章(377)、台湾台中(64)、江苏高淳(205)、武进(314)、江阴、北京、广东新会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临汾、大同,安徽之贵池,湖南之益阳,福建之上杭,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考略》引 《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并注其源:①“系余姓所改。”②或云:“以除月生,因为氏。”
【源】 ①余姓所改(60,62)。②生于除月,因以为氏(60)。亦见《直音》(15,21)。【布】 河北乐亭(334)、广西马山(346)、湖南宜章(377)、台湾台中(64)、江苏高淳(205)、武进(314)、江阴、北京、广东新会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临汾、大同,安徽之贵池,湖南之益阳,福建之上杭,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考略》引 《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并注其源:①“系余姓所改。”②或云:“以除月生,因为氏。”
读音:Zǔshǐ【综】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Jiānwú【源】 北狄之贺兰、坚吾二氏皆李陵之后(19,21)。春秋前,北狄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邢等国之间,与以上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部。
读音:Wūwán【源】 ①乌丸出乌桓国,为东胡别种,在山西境北外,汉初匈奴灭其国,余众进乌桓山,因以号乌桓,后渐众,汉末为曹操所破,其遗民居那河(即嫩江)之北,自称乌丸(87)。当以国为氏(60,62
读音:Nāluó【源】 唐时天竺国人姓,见《唐书》(60,62)。那罗尔娑婆寐,唐太宗时天竺术士,自言二百岁,造延年药,后卒于长安。〔那罗尔〕即那罗,系姓(26)。《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
读音:Húěrkā《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氏。清顺治时镶蓝旗满州副都统锡纳海,姓此氏。”未详其他。
读音:Eùlèzhá【综】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穆克登布之妻为布勒扎氏(260)。
读音:Liào廖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邑名为姓氏,出自姬姓。周文王有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姓氏的,称廖氏。二是相传帝颛顼有后裔叫叔安,夏朝时,因封于飂国(又
读音:qú qiū【源】 ①系自嬴姓。春秋时莒国之君居于渠丘(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南),故谓之渠丘公,因邑为氏,见《风俗通》(1,6,12,17,60)。②汉时彭城王之后有渠丘氏(21)。【变】 一作〔著
读音:jiǔ【源】 ①上古神农之师九灵,为九姓之始,见《路史》(60,62)。②商纣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即鬼侯,为纣所杀,其后有九氏,见《姓考》(17,60)。河南洛阳县西南50里有九侯城
读音:lì fēi【源】 西羌复姓(6,11,12,17,60,242)。【望】 陇西(418)。【变】 《唐书》作〔荔菲〕(6,12,17,418),亦作利非、丽飞(60,62)。然北周碑文均作荔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