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
【源】 即鍼姓,后人改鍼为针(60,62)。【布】 台湾花莲(64)、陕西、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针惠,明时山东济宁人,隆庆庚午举人,任扬州如皋县知县(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及晋城、湖南之益阳、江西之宜丰、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白族、傣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姓氏考略》 亦载, 其注云: “即鍼姓,后人改鍼为针, 明时济宁有之。”
明代有针惠,隆庆举人; 又有针广,正统年岁贡,任光禄寺典簿。
【源】 即鍼姓,后人改鍼为针(60,62)。【布】 台湾花莲(64)、陕西、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针惠,明时山东济宁人,隆庆庚午举人,任扬州如皋县知县(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及晋城、湖南之益阳、江西之宜丰、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白族、傣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姓氏考略》 亦载, 其注云: “即鍼姓,后人改鍼为针, 明时济宁有之。”
明代有针惠,隆庆举人; 又有针广,正统年岁贡,任光禄寺典簿。
读音:qìn【综】 见《姓苑》(15,21)。北魏时古沁氏后改为沁氏(60,62)。大陆有此姓(9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注云:“为魏古沁氏所改。”
读音:Hèěr【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Xìndāng【综】 瑶族姓。世居云南麻栗坡南温河之蓝靛瑶有姓信当者,汉姓为邓(117)。
读音:Pái【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河南洛宁有此姓(294)。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称: “今河南有此姓。”
读音:Rěnǐ【综】 彝族姓。属冈哈惹依家支,四川冕宁有此姓(375)。
读音:Sīxīng【综】 春秋时宋国有司星子韦,见《左传》(11,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引《姓觿》亦改,未详其源。
读音:Tú《姓氏词典》引 《新元史》收载并注此音,“元有腯虎。”未详其源。
读音:Gězhū【综】 清正红旗满洲领催舒逑之妻为葢珠氏(260)。
读音:zhēn【源】①夏禹之臣有真窥,见《吕氏春秋》,当系真氏之始,(60,62)。②古国之后,去邑为真氏,见《姓考》(17)。③宋时翰林学士真德秀,福建蒲城人,本姓慎
读音:Shí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二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鲜卑族乌石兰氏改为单姓石,十六国时有张姓、冉姓改为石姓。石姓最早发源于春秋时卫国(今河南北部),后迁徙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