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
【源】 ①吴王之裔有蠹氏(8,62)。②郑公族之后有蠹氏,见《姓氏考略》(62)。③孔子弟子,齐人公冶长之后有蠹氏、蛊氏(22)。【变】 一作〔蠧〕(60,63)。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据《路史》云: “吴后有蠹氏。”②又云: “郑公族后亦有蠹氏。”吴、郑皆姬姓国,故此二蠹皆系出姬姓,而支属有别。③《姓氏词典》则注: “源于公冶氏,系春秋时齐国公冶长的后代 (据《希姓录》)。公冶长,一说为鲁国人。”
【源】 ①吴王之裔有蠹氏(8,62)。②郑公族之后有蠹氏,见《姓氏考略》(62)。③孔子弟子,齐人公冶长之后有蠹氏、蛊氏(22)。【变】 一作〔蠧〕(60,63)。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据《路史》云: “吴后有蠹氏。”②又云: “郑公族后亦有蠹氏。”吴、郑皆姬姓国,故此二蠹皆系出姬姓,而支属有别。③《姓氏词典》则注: “源于公冶氏,系春秋时齐国公冶长的后代 (据《希姓录》)。公冶长,一说为鲁国人。”
读音:Kèliè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锡喇穆楞(23,63)。【变】 清蒙古镶黄旗中有柯勒特氏、柯勒德氏(259),〔柯勒特〕、〔柯勒德〕等似均为克哷特之异译。【人】 克哷特三金,清蒙古镶黄旗
读音:Bǔlù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英贤传》云: “晋惠帝时殿中中郎将补禄彪。”未详其源。(按: 《姓氏词典》引作“晋惠帝时有殿中中郎将补禄文”。与郑注不同。)
读音:Qī/Chi【综】 源出不详。江西萍乡有此姓。
读音:hè xù【源】古帝赫胥氏之后(9,17,60)。【变】亦作〔赫苏〕,见《路史》(8)。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赫胥氏,古天子,后有赫胥氏。”
读音:yù【源】 ①帝尧时有育唐,见《庄子》。育姓出此(60,62)。 ②古有淯国,即淯阳(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南60里,俗称绿杨村,即古淯阳城),见《国名纪》。后有育氏(17)。【变】 亦作毓(7,60
读音:xù续氏有二:晋大夫狐鞫居食采于续,号续简伯,后以为氏,又舜七友续牙之后。(见《万姓统谱》)▲<汉>续相如。<元>续执中,襄陵人,国子助教。
读音:Héyè’ěr【综】 锡伯族姓,汉姓为何、贺、赫等(201,433)。
读音:Sàlū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巴林(23,63)。【变】清蒙古镶蓝旗中有萨鲁特氏(259),〔萨鲁特〕似即萨噜特之异译。【人】萨噜特色楞,清蒙古正红旗人,世居巴林,从征耿精忠、吴三桂有功
读音:Yìliánzhēn《姓氏词典》 引 《元史》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亦怜真·班。” (按: 《姓氏考略》注“亦”引清张澍语曰: “或元亦怜真之后以为氏。”是“亦怜真”,元
读音:Sīgǎng’ěrtè【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班洪寨,汉姓为张(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