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ún

荀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姓氏为姓。传说荀姓始祖是黄帝的大臣荀始。荀始是个手巧心灵的艺师,专门负责制作官员的官帽,其后代子孙以祖父名字命姓,称荀氏。二是改姓而来,源于姬姓。周文王姬昌之子被封于郇(今山西临猗,一说在新绛),建立郇国,为伯爵,史称郇伯,春秋时郇国为晋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姓。

荀姓发源于山西。在古代,荀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荀氏后来又分为荀氏、中行氏和智氏三支。如今荀姓尤以山西、江苏、四川、山东等地为多。

荀姓历史人物有荀况,战国时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荀况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其著有《荀子》一书,提出了以“”为核心的思想学说。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韩非子、李斯都是他的弟子。荀爽,字慈明,东汉经学家,颍阴(今河南省许昌)人,为颍阴望族。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时称为“荀氏八龙”,荀爽行排第六,才学为诸兄之首。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汉末为避党锢之祸,隐居著书,先后著《礼传》、《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

荀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零一位。


【源】 ①黄帝之臣荀始为冠,此乃荀姓之始,见《国语》(60,62)。 ②黄帝之子25人,得姓者14人,荀姓为其一(11,17,21)。③系自姬姓。周文王第17子封于郇(故城在今山西临猗南),是为郇伯,后去邑加草为荀氏(6,9,17,21,60)。④荀为古侯国(故城在今山西新绛),春秋时灭于晋,子孙遂以国为氏(21,62)。⑤春秋时晋公族隰叔之后荀息食采于荀,以邑为氏(12,21)。【变】 荀氏后又分旬氏、程氏、知氏、智氏、辅氏(60,62)。【望】 河南(60,62,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荀会,春秋时晋大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黄骅、阜平、乐亭、辛集,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安徽之贵池、泾县,江西之金溪,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黄帝臣有荀始,为冠,是荀氏之始。”②郑樵注云: “荀,本侯国,姬姓,晋灭之以为邑,荀侯之裔亦以国为氏。”荀,或本作 “”,省文去邑为荀。《姓氏考略》注引《广韵》 亦云: “系出姬姓,文王子郇伯,其后去邑为荀。” ③郑樵又注: “晋之公族也,隰叔之后。僖二十八年荀林父将中军,故曰中行氏,荀邑在绛州正平西十五里。宣十二年,荀林父与楚子战于邲。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荀首食邑於智,号曰智庄子。襄十四年知朔生盈而死,故荀氏同见。又为田氏、程氏、辅氏。” 又,《姓氏考略》 亦称: “后又分为旬氏、程氏、知氏、智氏、辅氏。”望出河内。④又,汉代避宣帝 (刘询) 讳,改荀为 “”。⑤回族之荀氏则来自汉姓荀。《中国人的姓名·回族》 有载;古有哈只哈心,原名哈心,两次到麦加朝觐,故称哈只哈心,娶元帅荀公之女为妻,其后从母姓,以荀为姓。

战国时有荀况,著 《荀子》; 汉代有荀彧; 北齐有荀仲举; 明代有荀廷诏。

猜你喜欢

  • 读音:Guō郭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居住地为姓氏。古代将居住之地作为姓氏的,有城、郭、园、池等。郭为外城因为住在城外而以郭为姓氏。二是以封邑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文王之弟封于虢,或称“虢公”

  • 读音:Wéi【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昭公之子公为之后,以字为氏,见《世本》(12,17,62)。【变】 一作〔为〕(86)。【望】 南郡(17,418)。【布】 山西汾阳(278)、云南东川(380

  • 读音:huí【源】 ①系自妘姓。相传为祝融之子吴回之后,以王父字为氏(7,12,15,60)。②相传为尧时贤人方回之后,见《姓源》(9,17,60)。【变】 亦作〔囘〕(252,401)。【望】 临安

  • 古蘭

    读音:Gǔlán鄂伦春族姓氏。或译作 “古拉依尔”,原意为公狍子。本氏族名,或以为姓。后改单姓“古”、“关”,盖取其“古兰”之首音谐“古” (或“关”) 而得。

  • 侯莫陳

    读音:Hóumòchén【源】 ①代北鲜卑人姓。其先为北魏别部,居库斛真水,世为渠帅,随魏南迁,号侯莫陈,因氏(7,11,21,27,242)。 ②西魏大统中赐骠骑大将军开国侯刘亮侯莫陈氏(27,60

  • 读音:Jiǎn【源】①周大夫简师父之后(6,7,11,21)。②鲁大夫简叔之后(9,21)。③晋大夫狐鞫居,号续简伯,续,邑也,简,谥也,其后以谥为氏(12,15,17,60)。④耿姓音讹为简氏(9,

  • 读音:Xū【源】颛顼氏之后有顼氏(6,17,60)。 【布】上海(91)、辽宁(9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山西之太原、临汾、朔州及晋中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

  • 嗢没

    读音:wà mò【综】 唐时回纥酋长嗢没斯,于会昌中赐姓李名思忠,见《唐书·武宗纪》(60,62)。历史上回鹘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武宗纪》注云: “唐有回纥酋长嗢没斯,会昌

  • 读音:Pěng【综】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新编千家姓》(73)。或以器为氏(62)。为现代罕见姓(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何柰

    读音:Hé'nài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匈奴单于之裔,归汉为何柰氏。” 一作“何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