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ái

翟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黄帝之后。古时北方有翟国,为黄帝后裔所建,春秋时灭于晋,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逃迁各地。二是为张姓所改。如安徽泾县之翟姓,原姓张。

翟姓发源于陕西。春秋时期,翟姓世居北地(今陕西耀县、富平一带),后灭于晋,秦时子孙分散到今山西境内和江南各地。两汉时,翟姓人已西入陕西,南入四川、江苏。魏晋南北朝时期,翟氏形成汝南郡望和南阳郡望。隋唐时,翟氏依旧兴盛于北方,尤其是河南一带的翟姓尤为兴盛。五代十国至两宋时,南方的安徽、江苏等地的翟姓已经初具规模。宋末元初,安徽、江苏、浙江一带的翟姓为避兵火,辗转于南方诸省,进入两湖、两广等地。明初,山西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等地。如今翟姓尤以河北、山东为多。

翟姓历史人物有翟横,战国时魏国大臣,出身权贵之家,曾为魏国相,曾举荐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于魏文侯,皆受重用,并都建有功绩。翟公,西汉时人,初为廷尉时,每日宾客盈门,被贬后,门庭冷落,后复职,宾客又欲前往。翟公于是在大门张贴一告示:“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翟汝文,宋代官吏、书画家。进士出身,历任秘书郎、参知政事。好古博雅,精于篆、籀,善画道释人物及山水。翟灏,清代学者。乾隆年间进士,官至金华、衢州府学教授。擅长写诗,亦长于考证,有《湖山便览》《四书考异》《艮山杂志》等。

翟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二位。


【音】 翟氏有Dí,Zhái两音(17)。且源出不同,参见翟(Zhái)姓。【源】①唐虞时封黄帝后裔于翟,春秋时世居北地,后灭于晋,秦时子孙分散,居晋地及江南(7,60,62)。此乃祁姓翟。②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城在今河南洛阳),其后以为氏(12,17,60)。此乃姬姓翟。③新安翟氏,丁零人,春秋时赤翟(即赤狄)之后,以种名为狄氏,后改为翟(70,242)。【望】南阳(17,418)。【人】翟盱,汉时衍侯,见《汉书·功臣表》(70)。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云南之江川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翟氏,亦作狄。音 ‘宅’,又音 ‘狄’。祁姓,黄帝之后。世居翟地。《国语》 云: 翟国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考略》 亦注: “……音宅,又别为二氏,见贾逵 《国语·注》。”

一音zhái,亦为现行姓氏。

汉有翟萌; 晋有翟汤。

猜你喜欢

  • 读音:àng【源】 ①盎,一种腹大口小的盛器。当以器为姓(60,62)。②汉文帝时中郎爰盎(亦作袁盎)之子孙以为氏(60,62)。亦见《姓苑》(7,9,11,12,15)。【望】 河南(17,418)

  • 攝舍提

    读音:Shèshětí【源】 唐时西突厥十姓之一,属咄陆部,全称为摄舍提暾啜(428)。以部为姓。

  • 读音:Qián【源】 ①古有善御者钳旦。其后有钳氏(26,60)。②系自姬姓。周文王之父王季第四子虔仁之后有钳耳氏,钳耳氏后改为钳氏(17,60,62)。【望】 鲁郡(17,418)。【布】 河北香山

  • 吐耐

    读音:Tǔnài【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岩帅上班老,汉姓为王(161)。

  • 雅樂威

    读音:Yǎlèwèi【综】 元时人姓。元童,雅乐威氏,元至顺三年任南台御史,见《至正金陵新志》(399)。

  • 呷絨

    读音:Gāróng现行藏族“姓氏”。今四川之理塘有分布。此“姓”系理塘县公安局提供。原意为: 出生那天是好日子。藏胞一般不称姓,多数也没有姓,只称名。其名子构成,或有“呷绒× ×”,遂有人

  • 也里吉斤

    读音:Yělǐjíjīn【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也里吉斤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勒齐勒〕(24)。

  • 读音:bó【源】 ①春秋时纪大夫裂繻,字子帛,其后以王父字为氏,见《姓谱》(17,60)。②春秋时宋人帛产之后(7,11)。③汉时西域龟兹国有帛姓(78)。【望】 吴郡(17,418)。【人】 帛敞,

  • 斯引

    读音:sī yǐn【源】 晋末西秦有此姓,见《西秦录》(6,7,12,27,60)。【变】 作〔期引〕(6),误。【人】 斯引乌泥,西秦乞伏述延属下左辅将军(2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

  • 读音:Zhǐ【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安徽淮南(362)、河南淮南(286)、山西平陆(298)、山东沂水(332)、新泰(359)、江西萍乡(371)、甘肃永昌(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