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納蘭

納蘭

读音:Nàlán

【源】 金时女真人姓。金女真部落,又作拿懒、那懒、纳剌、内兰,部人居伊改河(今吉林怀德境内伊通河一支流雅哈河),与完颜氏贵族通婚,以部为姓(56,60,71,397)。至清仍有此姓(61)。【变】 ①《金史·附语录》作〔纳剌〕(71)。汉姓为康(71,397)。②《北风杨沙录》作〔那懒〕(56,71)。汉姓为高(71,397)。③《金史》又称〔拏懒〕(56,71)。金世祖翼简皇后姓拏懒氏(56)。④《太平与国寺钟文》作〔汭兰〕(71)。⑤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纳喇氏(24)。【望】 广平(71)。【人】 纳兰胡鲁剌,金时河东南路宣抚副使(71)。纳兰峻德,清满洲人,岁贡生,乾隆中举鸿博,官户部笔帖式(61)。


金代女真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姓氏考略》 亦收,其注云: “金姓”。

纳兰,当即 “纳喇”之别译,金女真族有之; 清满洲族亦有之。《金史》有“纳喇·呼喇勒,承安二年进士第一”。《中国人名大辞典》 作 “纳兰·胡鲁剌……举承安进士第一”。清代有 “纳兰·性德”,乃大学士明珠之子。明珠,满洲正黄旗人,姓纳喇氏,可知 “纳兰·性德” 之 “纳兰”,即 “纳喇” 之别译。

猜你喜欢

  • 读音:duān【源】 ①古有端国(故城在今山西沁水东北),春秋时灭于晋,晋大夫食采于端,因氏(17)。②战国时韩、魏、赵瓜分晋,封晋君于端,子孙因氏(60,62)。③春秋时孔子弟子子贡,本姓端木,后省

  • 骨厪骨思

    读音:gǔ lún jīng gǔ sī回纥九姓,九曰骨厪骨思。(见《路史》)

  • 比史

    读音:Bǐshǐ【综】 彝族姓。属丁惹家支,又称沙玛(375),

  • 長仲

    读音:Chángzhòng【源】 见《元和姓纂》(444)。【人】 长仲穀,晋时太宰参军,著《山阳先贤传》(6)。《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 收载,未详其源。其注称:“晋有太宰参军长仲·谷。”

  • 读音:Jiè【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西丰城(357)、山东新泰(359)、四川万县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大同、运城、忻州,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

  • 蔡加

    读音:Càijiā【源】彝族姓。属古候恩安家支(375)。

  • 大戎

    读音:dà róng【源】 大戎,唐叔(晋国始祖)子孙,别在戎狄者,见《左传》杜预注(60,62)。【人】 大戎狐姬,春秋时晋公子重耳之父,见《左传》杜预注(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

  • 郭佳

    读音:Guō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五派,出苏完、盖州、瓜图里、哈什、辉发等地(23,63,180,260)。清驻防索伦正黄旗中有此姓(260)。【变】 后改为郭氏(180)。【人】 郭佳穆彰阿

  • 黜弗

    读音:chù fú【源】 北魏登国六年三月,太祖遣九原公元义、陈留公元虔等西讨黜弗部,大破之(27)。黜弗系以部为氏(60,62)。【变】 后改为弗氏(7,21,27,44,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

  • 洪吉哩

    读音:Hóngjí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变】 ①亦作〔洪吉理〕(260)。②清镶黄旗蒙古八品官常寿之妻为洪吉礼氏,镶黄旗满洲领催那伦柱之妻为洪吉里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