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ū

督姓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名为姓氏。春秋时宋戴公的孙子名督,其后代子孙中有一支就取祖名“”字为姓。二是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期,燕国有个地方名为督亢,居住在当地的人以地名“”为姓,形成督氏。督姓为罕见姓氏。

督姓历史人物有汉朝督琼,官至五原太守,为政期间政绩显著。

督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四十四位。


【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孙华督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1,6,12,15,17)。②春秋时晋栾盈之臣督戎之后(1,7,17)。③督亢,战国时燕之膏腴地,故城约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或以地为氏(60,62)。④东汉时巴郡蛮(一称板楯蛮)七姓有督氏(6,7,11,12,60)。【望】 巴郡(12,17,60,418)。【布】 河北三河(285)、江苏武进(314)、四川安县(322)、台湾台北(68,261)、江西吉水(433)等地均有此姓。【人】 督琼,汉时五原太守(9,1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奉新、山西之忻州及吕梁地区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俱收载,为 “入声” 字。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子姓。宋大夫华父督之后。” 此 “以名为氏”。②又云: “ 《后汉书》 巴郡蛮酋有督氏,与罗、朴、鄂、度、夕、龚为七姓。望出巴郡。”③ 《姓氏考略》注云: “督元,地名,或以地为氏。” 今河北涿县东有督元圾,疑即古之督元。

汉代有督琼,五原太守; 三国时蜀有督隆; 明代有督仲美,归善县丞。

猜你喜欢

  • 拉嘎巴

    读音:Lāgābā【综】 夏尔巴人姓。世居西藏聂拉木樟木口岸和定结县陈塘区(435)。

  • 读音:Jǐng井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取吉利之意而为姓氏。二是以封邑为姓氏。春秋时,虞国大夫被封于井邑,人称井伯,后世就用

  • 读音:Shuò【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姓氏词典》 引 《元史》 收载,其注称: “元有搠思监。”未详其源。

  • 读音:Jī【源】 ①见《姓苑》(17)。②台湾土著姓(66)。【布】 台湾有此姓(66)。【人】 机氾,明时山东贡士(17)。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长治、大同、运城,云南之泸水

  • 卡西

    读音:Kǎxī藏族姓氏。本氏族名,以之为氏,出自远古六大氏族之一的惹氏 (族)。后或改为刀喀氏。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 读音:Jiàn【音】 亦音现(Xiàn)(7,9)。【源】 见《姓苑》(6,11,12,60)。【望】 丹阳(17,418),仪真(261)。【布】 河北隆化(344)、河南商城(308)、山西绛县(

  • 莫胡卢

    读音:mò hú lú与“莫胡芦”同。

  • 读音:Dié/Dye【源】 蛇咥氏后改为咥氏,见《广韵》(63)。

  • 读音:xìn【音】 又音申(Shēn)(17)。【源】 ①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之后有信氏,见《风俗通》(1,7,12,15) 。②或申氏讹为信氏(60)。【望】 魏郡(17,60,418)。【布】

  • 读音:Dàn【源】 与啖同,武都氐姓,见《晋书》(60,62)。【变】 后改为谵氏(60)。【望】 河东(21)。【人】 噉铁,东晋末前秦将军,见《前秦录》(7,15,17,24,60)。罕见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