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óu

牟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源于火神祝融之后。牟国为周时子国,相传为祝融之裔,春秋末灭国,其后人遂以国名为姓氏。二是以封地名为姓氏,东汉经学家牟长的祖先被封在牟,后人便以地名为姓氏。三是出自他族,今哈尼族、朝鲜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牟姓。

牟姓发祥于山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以山东为繁衍发展中心,并缓慢向周边省份迁徙。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重庆、湖北、辽宁等省为多。

牟姓历史人物有东汉著名经学家牟长,早年习欧阳《尚书》,不仕王莽。建武二年拜博士。出任河南太守,在任时教授生徒千余人,著有《尚书章句》。牟融,唐代诗人。隐居学道,终身未仕。诗歌创作有盛名,尤擅七律,诗风清丽娴雅,佳句颇多。牟谷,宋代著名画家,曾为宋太宗画像。还随使赴交阯(今越南),为安南王黎桓及大臣画像,后升任翰林待诏。牟子才,宋代官吏、学者。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尚书,曾参与国史编纂。著有《存斋集》。其子牟郧亦为学者,著有《陵阳集》,其孙牟应龙亦为学者,人称“祖孙三才人”。

牟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八位。


【源】 周时牟子国(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20里),为周不得姓之国,相传为祝融之裔,春秋末国灭,其后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9,11,17)。【望】 巨鹿(17,60,418),平阳、荥阳(7,21)。【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四川、辽宁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牟姓人口72%。【人】 牟辛,战国时齐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鸡泽、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峡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朝鲜族、哈尼族、土家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云: “牟子国,祝融之后。望出钜鹿。”此以国为氏。牟国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二十里。

汉代有牟卿; 宋代有牟景先,陈州人; 又有牟冲陵,井研人; 又有牟企,吉州人; 又有牟莘起,梓州人;又蜀有牟氏,善画鸡; 明代有牟康民; 又有牟斌。

一音mù,亦现行姓氏。

猜你喜欢

  • 歌咄施

    读音:gē duò shī【源】 突厥首领之姓,见《李德裕集》(60,62)。历史上突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李德裕集》 云: “突厥首领之姓。”

  • 没藏

    读音:Mòzàng【综】 西夏人姓(7,31,54,95)。以部为姓,党项族(436)。夏主元昊之妻宣穆惠文皇后为没藏氏(57)。《长编》和清《续通志》作〔默藏〕(24,31,101)。亦作密藏(7)

  • 读音:qín【音】 又音琴(Qín)(9,17,21,80)。【源】①春秋时齐隐士黔敖(一作禽敖)之后(7,14,62)。②系自姬姓。卫康叔之后,宣公太子急子之弟黔牟之后,见《姓源》(17,62)。【

  • 子期

    读音:zǐ qī【源】 系自��姓,春秋时楚平王之子结,字子期,为大司马,死于白公之难,后世以其字为氏(7,12,15,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 瑚圖哩

    读音:Hútúlī【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 【变】一作〔瑚图理〕(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o/Aur, Au【源】 《国名纪》云:夏有骜侯。当以国名为氏(骜即敖,春秋时郑地,故城在今河南荥阳西北)。《吕览》云:屈骜之后以骜为氏(17,62)。

  • 读音:Jié【综】 杰为傑之俗体,亦为一姓,或系傑氏所改。见《中华姓府》(63)和《中国姓氏集》(62)。一说,即桀氏(91)。按,自大陆将傑简化为杰后,傑、杰两姓不易区分。【布】河北万全(326)、

  • 正狄

    读音:zhèng dí【综】 《汉书·艺文志》有正狄子一篇(21)。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称:《汉书·艺文志》 有 《正狄子》 一篇,未详其他。

  • 扎絪拉

    读音:Zhásàlā【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阿立拉虎之妻为扎萨拉氏(260)。

  • 读音:Zhòu【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北京、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亦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