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嵬名
【源】 西夏人复姓。由浑、嵬名二姓所合成(95)。
【源】 西夏人复姓。由浑、嵬名二姓所合成(95)。
读音:Bēilùsī《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其注云: “唐有卑路斯·威。”未详其源。
读音:Yóu【综】 沋为水名,在山东高密境,居此水旁者或以为氏。或为游姓之讹。江苏高淳(305)、台湾高雄(64)、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山西之太原、阳泉、临汾、朔州等地
读音:xiǎn【音】 冼氏有Shěng、Xiǎn二音(24,63,81)。且源出不同,参见冼(Xiǎn)。【源】 源出南方。【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冼劲,晋时南海人,家本武帅,世为部曲,
读音:Xīlìyīn【源】 南北朝时为今新疆或中亚一带民族的姓氏,见《南齐书》(425)。
读音:Zhāngbāo【综】 现代罕见姓。系由张、包两单姓所合成。今江苏无锡有此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云: “今南京有此姓。”未道其详。
读音:xī【音】釐氏有离(Lí)、僖(Xí)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釐(Xí)姓。【源】①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国,釐姓,见《山海经》。系帝鸿之后,见《国名记》(80)。②昆连氏,一作釐连氏,或作釐蓄。此系帝
读音:Kězhú【源】 代北姓。系渴烛浑氏之省文,见《魏书》(27,60,91)。【人】 渴烛通,北魏时冯文通之将(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 《魏书》 云: “即渴烛
读音:wù lóu莒后有务娄氏。(见《路史》)
读音:Ní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乌尔锡河、沈阳、杏山等地(23,63,180,260)。【变】 后改为尼氏(180)。清代满族姓氏。散处沈阳、乌尔锡河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
读音:Huǒlǐlá元代“色目人” 姓氏。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作“和尔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