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仲
【源】系自姬姓。周太王次子仲雍,即虞仲,其裔孙仲山甫封于樊(故城在今河南济源县),后有樊仲氏(8,17,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虞仲之后有樊仲氏。”虞仲,周太王之次子,此当系出姬姓。
【源】系自姬姓。周太王次子仲雍,即虞仲,其裔孙仲山甫封于樊(故城在今河南济源县),后有樊仲氏(8,17,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虞仲之后有樊仲氏。”虞仲,周太王之次子,此当系出姬姓。
读音:zhū xié【源】 朱邪为西突厥部族之号,世居沙陀,唐宪宗时自号沙陀,而以朱邪为姓,见《五代史·唐本纪》(60,62)。【变】 ①亦作〔朱耶〕(9,62)。②五代十国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原姓朱邪,
读音:Qùhú《姓氏词典》引 《汉书》收载。其注称: “汉有去胡来王。”未详其他。
读音:Kǒnggélǐsī【综】 清蒙古人姓。孔格里斯普福,蒙古正黄旗人,嘉庆年中历任库伦办事大臣、杭州将军、左都御史(254)。
读音:Guōbóěr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 《朔方备乘》 收载。或作“郭博勒”,后改单姓“郭”,盖取“郭博尔” 氏之首音谐“郭” 而得。
读音:Gāogésīrì纳西族姓氏。云南之宁蒗、永宁有分布。“斯日”,意为“(同)一根骨头”,以示为同一血脉。“高格”,女始祖名,其后以名命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纳西族》。
读音:Lǎng《姓氏词典》 引 《集韵》 收载,未详其源。(按:朖,或作“朗”,故朖氏,当与朗氏同源,或为朗姓分族。)
读音:Xiě【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河南林县(343)、山东、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Bālǔkè【综】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那穆僧之妻为巴鲁克氏(260)。
读音:Duò/Duoh,Dwo【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有此姓(362)。
读音:Bèizhú《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 收载,其注称: “元有孛术远”。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