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读音:qiáo
桥氏之先,出自黄帝,帝葬于桥山,子孙以绍基立姓者,咸以为氏。(见蔡邕《桥公庙碑》)
黄帝葬桥山,群臣守冢不去者为桥氏。(见《姓氏急就篇注》)
▲<战国鲁>桥庇,商瞿弟子。<汉>桥仁,梁人,成帝时为鸿胪;桥玄,睢阳人,光和时太尉。
桥氏之先,出自黄帝,帝葬于桥山,子孙以绍基立姓者,咸以为氏。(见蔡邕《桥公庙碑》)
黄帝葬桥山,群臣守冢不去者为桥氏。(见《姓氏急就篇注》)
▲<战国鲁>桥庇,商瞿弟子。<汉>桥仁,梁人,成帝时为鸿胪;桥玄,睢阳人,光和时太尉。
读音:Chānglǐ【综】 西夏有昌里马乞,见《宋史》(54)。
读音:Bèiěrtèjíěr赫哲族姓氏。本氏族名,以之为姓。未详其他。见《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
读音:hè shù贺术氏,后魏初贺术部,居贺术山,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读音:Ābēi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由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É/Er,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Wēiniǔ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西)夏武功大夫威纽执忠。” 未详其他。
读音:Húxīhǎlī锡伯族姓氏。后改单姓 “胡”、“扈”,《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Piāo/Piau, Pyau【源】 见《姓氏考略》(60,62)。【布】 山东利津(356)、北京、四川成都(91)、台湾(68,261)、河北唐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飘雄,明时太和人,正德
读音:Qún【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亦作〔羣〕(68)。台湾新竹(68,261)、广西钦州(364)、鹿寨、湖南长沙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山西人
读音:Báinán【源】 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白男氏,见《路史》(17,6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路史》云:“源于芈姓。楚公族之后。”疑又写作“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