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ì

【源】①古帝栗陆氏之后有栗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满族姓(344)。 【望】江陵(17,418),长安(6,60)。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9%,尤以河南、河北等省多此姓,二省栗姓约占全国汉族栗姓人口78%。 【人】栗腹,战国时燕相(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乐亭、黄骅、尚义、涉县,山东之昌乐、平邑,湖北之监利,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入声”部。郑樵注云: “栗陆氏之后。” 以名为氏。栗陆,传说为古帝。

战国时燕有栗腹,为将; 汉代有栗融,齐人; 唐代有栗锽; 宋代有栗大用,神童,官南雄太守; 明代有栗铭,弘治进士; 又有栗应麟,嘉靖进士; 清代有栗芳林,康熙癸丑进士。

猜你喜欢

  • 仁佳

    读音:Rén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司旺堡(23,63,180,260)。 【变】后改为仁姓(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司旺堡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姓

  • 温齊布

    读音:Wēnqíbù【综】 清镶红旗满洲鸟枪护军阿金泰之妻为温齐布氏(260)。

  • 读音:sān【源】 ①见《姓苑》(15,21)。②三闾、三乌、三饭、三丘等复姓有改姓“三”者(239)。③清时台湾土著七姓之一(243)。【布】 青海民和(62)、江苏武进(314)、北京、湖北武汉、

  • 莫胡卢

    读音:mò hú lú与“莫胡芦”同。

  • 阿剌温

    读音:E-láwēn【综】 元时人姓。似系阿儿浑氏之异译。亦剌马丹,阿剌温氏,元至元中任镇江路广平翼下千户所达鲁花赤,见《至顺镇江志》(399)。

  • 布雷

    读音:Bùléi【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县(435)。

  • 读音:hé【源】 ①周时已有禾氏。周有禾父已鼎,见《宣和博古图》(60)。②汉时田禾将军之后有禾氏(60,62)。③纳西族姓(151)。清云南丽江府阿墩子土千总禾良斗,纳西族(253)。【望】 朔方(

  • 子庭

    读音:zǐ tíng【源】 ①春秋时鲁大夫子庭,其后以字为氏(6,60)。②系自��姓,春秋时楚国公子午,字子庭,其后以字为氏(6)。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

  • 斟灌

    读音:zhēn guàn【源】系自姒姓。夏同姓诸侯,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3,7,60)。寿光县有斟灌亭(故城在今山东寿光东斟灌店),盖其封国(1,17)。 【望】安邑(17,60,418)。历

  • 读音:Chén【源】 见《中华姓府》(63)及《新编千家姓》(73,91)。【布】 台湾(63)、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浙江之嵊县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