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īn

【源】 ①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裔,毕万之后封于新田(故城在今山西曲沃西南),其后因以为氏,见《姓苑》(62)。②春秋时晋大夫新稺(稚)穆子之后,别为新氏(6,7,60)。③明时云南东倘长官司土长官为新氏(253)。【望】 河内(17,418)。【布】 广西钦州(364)、台湾高雄、台东(64,68,261)、北京、河北石家庄、山东曲阜、河南焦作等地均有此姓。【人】 新荒,周武王之臣(60,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山东之鱼台、山西之太原及长治、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俱予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国语》 曰: “晋大夫新穆稚子之后。” (按: 新穆稚子,《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新穆子”。《姓氏考略》 引作 “新稺穆子” 《姓氏考略》据《元和姓纂》 注云: “出荀氏。新稺穆子之后别为新氏。”录之以备考。② 《姓氏考略》 据 《逸周书》 注云: “ (周)武王臣有新荒。”其后或以新为氏。)

汉代有新臣;元代有新而元; 明代有新度。

猜你喜欢

  • 乙速弧

    读音:yǐ sù hú原为代郡津名,魏赐太原王显为乙速弧氏。(见《魏书·官氏志》)乙速弧氏,代人,随魏南迁。(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后魏>,乙速弧佛保,都督。<唐>

  • 读音:tǒng见《姓苑》。姓也。(见《广韵》)

  • 揆龍

    读音:Kuílóng【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23,63)。【人】 揆龙阿什岱,清镶黄旗人,世居克什克腾,天聪时从征明有功,赐巴图鲁号,授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 瑚爾色

    读音:Hú’ěrsè【综】清满洲镶蓝旗中有瑚尔色氏(259)。

  • 读音:jiào【源】 ①见《姓苑》(15,21,24)。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后有教氏(60,62)。②佤族姓。源出亚木姓,亦作交、觉(159),世居云南西盟大马寨(160)。【布】 安徽淮南(362

  • 烏羯

    读音:Wūjié《姓氏词典》 引 《北史》 收载并注:“《北史·卷九十七》有乌羯目提。”未道其详。

  • 爬利

    读音:pá lì【源】 党项部有爬利氏(60,62)。【变】 一作把利(60,62)。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党项部有爬利氏。一作 ‘把利’。”

  • 毗沙

    读音:pí shā【源】 百济国有毗沙氏(7,60,62)。【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毗河〕(24),误。《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及 《姓氏考略》 俱引 《通志·氏族略》 收载并注

  • 郁久閭

    读音:Yújiǔlǘ【源】 北魏时蠕蠕人姓。北魏神元末,掠骑得一奴,忘本姓名,其主字之曰木骨闾,木骨闾者,首秃也,与郁久闾声相近,故后子孙因以为氏(7,12,27,60,70)。【变】后有改为闾氏者(

  • 子芒

    读音:zǐ máng【源】 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僖公之子盈,字子芒,其后为氏(4,6,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妫姓,陈僖公生盈字子芒之后。”此以字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