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ú

扶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为复姓乞扶氏所改。二是夏禹臣扶登氏的后代。三是汉代廷尉扶嘉的后代。扶嘉本姓巫,因其扶持汉室有功,汉高祖刘邦赐给他名字叫扶嘉。

扶氏发祥之地在今河南。

扶姓历史人物有扶少明,汉代学者,著有《道德经谱》三卷。

扶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九位。


【源】 ①相传禹臣有扶登氏,见《路史》。扶氏或为扶登氏所改(60,62)。②蜀之扶氏,源出汉时廷尉扶嘉之后(60,63)。汉高祖以嘉志在扶翼汉室,赐姓扶氏(11,21)。③汉时乌桓人姓,见《汉书·鲜卑传》(242)。④北魏时改乞扶氏为扶氏,见《魏书·官氏志》(6,44,70)。【望】 京兆(12,17,418),河南(12,21,60)。【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扶安,春秋时越大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获鹿,山西之太原,河南之义马,湖北之利川,江西之南康、崇仁,福建之上杭、浦城,广西之灌阳,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布依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禹臣有扶登氏”,“后简为姓扶” (见 《中国姓氏大全》),此当为扶氏之始。② 《中文大字典》 注引 《姓氏急就篇》云: “扶氏,汉廷尉扶嘉,高祖以嘉志在扶翼汉室,赐姓扶氏。” 蜀之扶氏,即其后也。嘉本姓巫氏,曾劝刘邦定三秦,受赏赐。认为他能 “感召神祗,志在扶翊”,遂赐姓 “”。③郑樵注引 《魏书·官氏志》云: “乞扶氏 (按: 或作 ‘乞伏’) 改为扶氏。望出京兆、河南。”

汉代鲁有扶卿,传 《鲁论语》; 又有扶少明; 三国时吴有扶严; 北周有扶猛,临江县公; 明代有扶克俭,天启中刑部右侍郎,又为山东巡按; 又有扶明生,海康训导; 又有扶让,宣化知县; 清代有扶道宏,雍正癸丑进士。

猜你喜欢

  • 飞龙

    读音:fēi lóng朱襄后裔。(见《姓氏考略》)

  • 罕夷

    读音:Hǎnyí【源】 春秋时晋大夫罕夷之后(6)。【它】 宋邓名世认为罕夷非复姓(7)。《姓氏词典》据 《元和姓纂》 收载,未详其源。

  • 悅力

    读音:Yuèlì【综】 代北复姓,后改为悦氏(7,21,27,60)。北魏太宗神瑞元年遣谒者悦力延抚慰蠕蠕(6,12,27)。

  • 內史

    读音:Nèishǐ【源】 内史为《周礼》春官,掌六典、八法、八则、八枋之法,以诏王治。周时内史过之后,以官为氏(1,12,21)。 【人】内史腾,战国时秦将,攻韩,虏获韩王(1)。

  • 读音:Tǒ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以器具为姓氏。)

  • 喇碑

    读音:Lǎbēi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潞西有分布。原意指“太阳”,以之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

  • 阿都

    读音:Ādū【综】 明时云南建昌府(故治在今四川西昌)土司姓阿都,系彝族,后改为都氏(129)。《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云: “宋有阿都督。元有阿都善信。”未详

  • 炽俟

    读音:chì sì回纥葛逻禄有三族,二曰炽俟。(见《唐书》)

  • 读音:xióng【源】 舜七友之一雄陶之后(6,9,12,17,60)。【望】 广陵、河东(17,60,418)。【布】 安徽淮南(362)、山西阳城(309)、江苏武进(314)、四川武胜(321)

  • 鮮虞

    读音:Xiānyú【源】 ①鲜虞,春秋时小国,为白狄一支,战国时改称中山(故城在今河北正定西北新市城),后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7,60,62)。②楚申鲜虞,本齐人,其后以名为氏(12,21)。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