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
【源】系自姒姓,东越王徭,为越王勾践之后,其后以徭为氏,见《风俗通》(1,7,11,15,17)。汉建元时封越王勾践之裔余善为东越王、与闽越之裔繇王丑并处,地处今浙江东南、福建东北地区,后叛汉失败,部分族人迫迁于江淮地区。【变】 亦作傜(17,80)、摇(60,62)。【望】 东越(17,418)。【人】 徭伟,汉时更始将军,镇淮阳(1,15)。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 云: “东越王徭,勾践之后。其后以徭为姓。亦作 ‘摇’。”此当以名为氏,系出姒姓。
【源】系自姒姓,东越王徭,为越王勾践之后,其后以徭为氏,见《风俗通》(1,7,11,15,17)。汉建元时封越王勾践之裔余善为东越王、与闽越之裔繇王丑并处,地处今浙江东南、福建东北地区,后叛汉失败,部分族人迫迁于江淮地区。【变】 亦作傜(17,80)、摇(60,62)。【望】 东越(17,418)。【人】 徭伟,汉时更始将军,镇淮阳(1,15)。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 云: “东越王徭,勾践之后。其后以徭为姓。亦作 ‘摇’。”此当以名为氏,系出姒姓。
读音:Wēisè【源】 彝族姓(375)。
读音:Liúfù【综】源出不详。或系刘、傅两单姓合成。亦作〔刘付〕(92)。广东化州(315)、广西陆川(360)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Shǎ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临汾,陕西之韩城,辽宁之昌图,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
读音:Chìsuì【源】 晋时黄初平即得仙术,以方教授南伯逢,易姓为赤遂,自号赤松子(19,21)。
读音:Yùchūtè【综】 清正白旗蒙古亲军都尔巴之妻为玉出特氏(260)。
读音:Yōnggǔ’ěr【综】 清正红旗蒙古护军鄂博恢之妻为雍古尔氏(260)。
读音:Āyú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Kěhán【源】 柔然、突厥、回纥等国君主称可汗,或以此为姓(62)。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及《中国姓氏集》(62)。【变】明清时甘肃临夏土司韩姓,其姓系“可汗”之略称(103)。可汗
读音:Bǔyuē【源】 彝族姓。属什列家支(375)。
读音:Qiánlóu【综】 黔娄先生,古贤士,见《列女传》(7,12,60)。又,《汉书·艺文志》有黔娄子四篇(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烈女传》 云: “黔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