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宇文

宇文


读音:Yǔwén

宇文姓为鲜卑姓氏,鲜卑族君有普回有次打猎时拾到一颗玉玺,上刻“皇帝玺”三字,他认为这是天授神权,于是号称宇文氏(当地人呼天为“”,呼君为“”,意即“天子”)。

宇文姓发源于辽东,早期主要活动在东北地区。南北朝时期逐步南下。唐代时,宇文姓遍及中原各地。宋后宇文姓已不常见。

宇文姓历史人物有北周武川人宇文深,小时候即有武略,曾用草石摆军阵。后随孝武帝西迁,以都督将领宿卫兵。被封长乐侯。

宇文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三十四位。


【源】 ①原系匈奴人姓。南单于裔有葛乌菟为鲜卑君长,世袭大人,至普回,在狩猎时得玉玺,其文曰黄帝之玺,自以为天授也,其俗谓天子为宇文,因号宇文氏。然以上所说或系宇文氏显贵后掌史者伪托。一说,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北方,鲜卑俗呼草为俟汾,以神农有尝草功,因自号俟汾氏,其后音讹,遂为宇文。然此说亦系伪托。可信的是游牧民族中有以草(俟汾)为姓者,后汉译为宇文,且宇文氏原为匈奴人,而所统治者为鲜卑族(70)。②西魏、北周时赐姓宇文氏者有26人,西魏大统中有李和、唐瑾、崔谦、崔訦、郑常、薛善、郑孝穆、刘雄、崔猷、令狐整、尞允、王杰、李昶、李贤之妻吴氏等14人,庆帝时有张轨、申徽、柳敏等3人,恭帝时有韦叔裕、韦、李彦、叱罗协等4人,北周孝闵帝时有王悦、柳庆、韩雄等3人,明帝时李昶、刘志2人(27,70)。 【望】 齐郡、河南、武川(7,17,70,418)。 【变】 后有改姓宇氏者(60)。 【布】 浙江萧山(209)、新疆呼图壁(342)、河南内黄(365)、四川(86)、台湾台北(64,68,261)、北京、陕西西安等地均有此姓。 【人】 宇文福,北魏时镇北将军、瀛州刺史(24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涉县,辽宁之沈阳,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等地均有分布。本历史上鲜卑族姓,今则融为汉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本出辽东南单于之后有葛乌兔,为鲜卑君长,世袭大人,至普回,因猎得玉玺,自以为天所授,——鲜卑谓天子为 ‘宇文’ 因号宇文氏。(按: 《周书·文帝纪》亦载: 其先为鲜卑君长,其后曰普回,因符得玉玺之纽,有文曰: ‘皇帝玺’。普回心异之,以为天授,其俗谓天曰 ‘宇’; 谓君曰 ‘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焉。) 普回子莫那,自阴由徙居辽西,至后周追谥献侯。献侯生可地汗,号莫何单于,辟地西出玉门,东踰辽水。六世孙失豆归自称大单于,为慕容皝所灭,生拔拔瑰陵。拔拔瑰。陵,后周所承也。西魏迁豪杰於代都。故陵徙居代州武川;瑰即安代、化政、清河、南安四公所承也。”

南北朝时北周有宇文秦; 隋代有宇文化及;唐代有宇文鼎; 宋代有宇文昌龄。

猜你喜欢

  • 读音:Xié【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3,91)。河北丰南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济南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有载,未详其源。

  • 蔣倮

    读音:Jiǎngluǒ【源】彝族姓(375)。

  • 馬協

    读音:Mǎxié现行藏族姓氏。今甘肃之天祝有分布,本为部落名,以部为姓,后或省而为 “马” 氏。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 读音:Kù【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Eh,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湛廬

    读音:Zhànlú《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氏急就篇》注云:“即湛卢氏。”

  • 读音:Jiǎo【源】 黄帝时缴父之后(60,62)。【布】 陕西城固(383)、台湾新竹(64)、桃园(68,261)、河北大城、静海(62)、交河、河间、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缴顺,宋神宗时由左

  • 阿陸

    读音:A-lù【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208)。

  • 黃摑

    读音:Huángguó【源】 金时女真人姓。系出沙陀突厥,旧奉基督教,金时徙其一部于辽东,余者驻长城地域,守御北边(71)。亦称汪古。以部为氏。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望】 陇西(60,

  • 掖庭

    读音:Yètíng【源】 汉桓帝之皇后为掖庭氏,见庄鼎彝《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亳氏释》(63)。或负责掖庭之官之后,以官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