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Gōngshuài【源】 本为公师氏,因避晋景帝(即司马师)讳,改为公帅氏(7,9,60)。【人】 公帅蕃,南北朝时梁将(24,239)。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姓谱》 云:
读音:wáng sūn出自周王之孙仕诸侯者,别为王孙氏。吴有王孙雒,齐有王孙挥,而顷王之后,王孙贾之子王孙齐谥昭子,皆以为氏。(见《通志·氏族略》)王孙,姬姓,周王孙满之后。(见《万姓统谱》)
读音:Zǐyú【源】 春秋时陈烈子之子沮舆为子舆氏,见《世本》(60,61)。【它】 《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均载:子舆氏系自妫姓,陈桓公生难,字子石,为子舆氏,误。参见子与氏。历史上罕见复姓
读音:hǔ yí【源】 见《姓苑》(7,9)。虎夷,春秋时小国,以国为氏(11,60,239)。【人】 虎夷渠帅,秦末时助番攻秦(11,17,60)。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读音:zǐ mù【源】 春秋时陈僖子之子为穆安,因为子穆氏(4,7,24,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 云: “陈僖子生子穆安,因为子穆氏。”陈僖子即陈乞
读音:Sàiyīn元代西域人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以名为氏”: “西域之族长曰赛音,因以为氏。”②或“以部为氏”: “彻伯尔和卓赛音,西域部之族长,因以为氏。和卓
读音:Fànjiāng【综】 系范、姜两单姓合成,祖籍福建宁化,广东陆丰等地(236)。台湾多数县市均有此姓,尤以桃园多此姓,约占全省范姜姓人数81%(64,68,261)。《中国姓氏辞典》 收载。其
读音:Chāng昌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黄帝子昌意的后代。二是源于妊姓,昌氏是妊氏后代。昌姓后来多居于河南,并且在汝南郡、东海郡发展,逐渐形成望族。当今全国多省都有分布。昌
读音:liù【音】 亦音Liù(75,77,91)。【源】 ①系自偃姓。皋陶之后封于六(故城在今安徽六合北,或舒城东南60里),后灭于楚,子孙遂以国为氏(4,12,15,60)。 ②明时方孝儒拒为明成
读音:tuōguōtè【综】 清时驻防察哈尔正红旗、镶红旗中均有鄂托郭忒氏(259,260)。又,清驻防察哈尔镶红旗中有郭托郭忒氏(259),〔郭托郭忒〕似即鄂托郭忒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