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烈台
【源】 召烈台又作〔照烈〕,蒙古部名,成吉思汗远祖孛端察儿之妾所生之子沼兀列歹之后,依附于泰赤乌部(397)。【人】 抄兀儿,召烈台氏(亦称蒙古照烈氏),事元太祖有功,受封答剌罕称号(397,399)。那真,召烈台氏,元时任也可扎鲁忽赤,见《元史》(399)。
【源】 召烈台又作〔照烈〕,蒙古部名,成吉思汗远祖孛端察儿之妾所生之子沼兀列歹之后,依附于泰赤乌部(397)。【人】 抄兀儿,召烈台氏(亦称蒙古照烈氏),事元太祖有功,受封答剌罕称号(397,399)。那真,召烈台氏,元时任也可扎鲁忽赤,见《元史》(399)。
读音:Wěi《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Liúkūn《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穆天子传》有‘畱昆氏归玉’,《竹书纪年》 云: ‘畱昆,国名。’是以国为氏。”“畱”或作“留”。
读音:Háng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人】清正黄旗满洲马甲塔集木保之妻为杭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
读音:Lā【源】 ①见《中华姓府》(63)。②回族姓(176)。【布】青海循化、乐都、新疆和阗(62)、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人】拉昌阿,清时人,著有《绛县志》(231)。现行较罕见姓氏。
读音:shè lì【源】 唐时北番部落有舍利部,以部为姓(7,12,60)。【变】 后改为李氏(12,21)。【人】 舍利阿博,唐时龙朔中左卫大将军(12,21)。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Kuāng匡姓的来源有两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句须为鲁国匡邑之宰,其子孙以邑名为姓氏。二是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匡(今河南),后世子孙遂以邑名为姓氏。匡姓发源于山东、河南。汉代迁徙于江
读音:Kùluòguān【源】 代北姓,见《西秦录》(27,44)。或即库傉官氏,系自高车部。【人】 库洛官岳,安远将军,见《西秦录》(27,44)。
读音:Àimàití现行维吾尔族姓氏。今北京、新疆之乌鲁木齐等地多有分布,常见於报,未详其源。
读音:Shā【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
读音:Hóng/Horng,Hu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