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ì

冀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邑名为姓氏,出自姬姓,晋大夫郤芮被封于冀,其子孙后代遂以邑为姓氏;二是以国名为姓氏,唐尧裔孙在周时封于冀,春秋时灭于晋,后代遂以国为姓氏。

冀姓发源于春秋时的晋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冀姓子孙逐渐散居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末五代时期,始迁于安徽、江苏、湖北等地。明初,冀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天津、山东等地。如今冀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西为多。

冀姓历史人物有冀俊,北周骠骑大将军。为人沉着谨慎,善隶书,特别擅长摹写。当时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书法,写成敕书,与真无异。历任襄乐郡守,迁湖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昌乐侯。其为政清正廉洁,所历颇有政绩。冀元亨,明代学者,正德举人,师王守仁,主讲濂溪书院。冀述,明臣,武安下三里人。幼与弟冀体以学业闻名乡里,称大、小冀。万历进士,授广宁司理。后升任户部广东司主事,不久改任兵部车驾司主事。历官皆以清廉著称。著有《桃园草》《庸言》等。

冀姓在《百家姓》中排在三百一十六位。


【源】 ①唐尧裔孙在周时封于冀(故城在今山西河津东北15里冀亭),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8,21,60,69)。一说,冀国在晋州冀氏县(故城在今山西安泽东南120里)(6,12)。②系自姬姓。晋大夫郤芮食采于冀,其子孙后以邑为氏(6,11,21,17,60)。③系自子姓。宋公族之后(8,17)。④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344)。【变】一作兾(9)。【望】渤海(17,60,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山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冀姓人口72%。【人】冀儁,北周时阳邑人,累官骠骑大将军,后进爵乐昌侯(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新会、高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云: “唐尧后有冀氏。” 此当系出祁姓。②郑樵注云:“《左传》冀国,今晋州冀氏县也,子孙以国为氏。”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十五里有冀亭,即古冀国之都。③又注云: “晋灭冀,为菑氏食邑。冀芮之子孙以邑为氏。望出勃海。” 此则出自郤氏。

春秋时晋有冀芮; 唐代有冀君武; 北周有冀隽;宋代有冀荣膺; 金代有冀禹锡; 明代有冀绮。

猜你喜欢

  • 读音:Hóng弘姓源于祖上名字。春秋时卫国大夫弘演,为国君所器重,其后世子孙遂以弘字为姓。弘姓早期活动于河南。弘姓历史人物有唐代高僧弘忍,禅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创南、北二宗,为禅门南北

  • 祿失畢

    读音:Lùshībì历史上西突厥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据《唐书》注云: “西突厥五姓之一。”未详其他。

  • 季似

    读音:jì shì【综】 汉有季似忠(21,60,65)。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未详其源。汉代有季似·忠。

  • 勒排

    读音:Lèpái【综】 景颇族姓。属景颇支系,世居云南陇川(167)、瑞丽户育,汉姓为胡(168),或称排家(166)。景颇族姓氏。今云南之盈江有分布。瓦切娃时二十六大姓之一,亦为五大官姓之一。瓦

  • 读音:Xiàng【源】①系自姬姓。项,周时侯国(故城在今河南项城东北之槐坊店),春秋时为齐桓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6,9,12,17,60)。一说,古诸侯项国,系姞姓子爵国,其地在汝阴项县(故城亦为河

  • 博第斯

    读音:Bódìs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鲁特(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乌噜特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崔穆魯

    读音:Cuīmùlǔ【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玛察(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尼玛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殺利咥

    读音:Shālìzhì《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 “天竺姓。”咥,或当音dié。疑此即“刹利帝” 氏,见该条。

  • 读音:Zé【源】 ①见《姓苑》(15,21,24)。②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姓,关中碑文载渭河以北有则姓,不知详出(78)。【布】 大陆有此姓(91)。【人】 则长,汉时人,见《印薮》(15,21)。现

  • 女餒普

    读音:Nǚněipǔ彝族姓氏,彝语“女”为黄牛之意,“女馁谱”即“黄牛氏族”,以之为姓。后或改单姓“黄”,盖取其汉意“黄牛”之首字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