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羹
【源】 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历史上的西不羹城在今河南襄城东南,羹音郎),其后以国为氏,见《姓考》(17,63)。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国名为姓氏。‘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在今河南),后因氏焉。’(《姓考》)” (按: 不羹,《辞源》 音bùláng,其注云: “古地名。羹,láng,不羹城,也叫西不羹。不羹亭,也叫东不羹……地皆在河南,不羹城在襄城县; 不羹亭在定陵,今属舞阳县。” 未注明其为姓。仅录以备考。)
【源】 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历史上的西不羹城在今河南襄城东南,羹音郎),其后以国为氏,见《姓考》(17,63)。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国名为姓氏。‘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在今河南),后因氏焉。’(《姓考》)” (按: 不羹,《辞源》 音bùláng,其注云: “古地名。羹,láng,不羹城,也叫西不羹。不羹亭,也叫东不羹……地皆在河南,不羹城在襄城县; 不羹亭在定陵,今属舞阳县。” 未注明其为姓。仅录以备考。)
读音:Màn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地名,以地为氏。其地可能在今山东曹县。郑樵注云: “齐士曼邱不泽(按: ‘不泽’,《姓氏考略》 引作 ‘不择’); 汉韩信将曼
读音:Jièjiè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dōng shān以所居为氏。东山皋落氏之后。(见《姓氏考略》)
读音:Rǎn冉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族名为姓氏,汉时西南夷有冉族,居于今四川茂县、汶川一带,其族人以族名为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人以祖辈名为姓氏。三是以封地为姓氏
读音:Sūmòlā【综】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达兰太之妻为苏莫拉氏(260)。
读音:Yuè【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ùtúmò【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Wángmì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Yóu【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裔,公子子游之后,去水从辵为遊氏(9,17)。故遊氏分自游氏。【变】 游、遊古文通用(17,60)。【望】 冯翊(7,60)。【布】 清时四川(59),今台
读音:Mòyí《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孤竹君之后也,即墨台氏。”此当以名为氏,系出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