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了翁周易集义残本

魏了翁周易集义残本

五十五卷。宋魏了翁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卬州(今南洋一带)人,官至佥枢院事。其事见于《宋史》本传(详见《周易要义》条)。明万历间张萱重轩《中兴馆阁书目》收有《周易要义》,不言《周易集义》,独《宋书·艺文志》有《周易集义》而无《周易要义》。朱竹坨《彝尊经义考》称误以《要义》为《集义》。莫友芝《郘亭知见书目》云:《集义》今佚,不传久也。原书六十四卷,今缺卷二、三、四、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及卷一第1-33页,约存五十五卷。其中第十一至十七卷系旧抄配本。字体纸色与原本同。其它均为魏子翁仲子克愚知徽州时所刻,如宋讳“恒、贞、徵、慎、敦”诸字,故均缺末笔。今存宋淳璠刻本。

猜你喜欢

  • 愿学堂集

    二十卷。清周灿(约1673前后在世)撰。周灿,字维林,号星公,陕西临潼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南康府知府。著有《愿学堂集》。是集为周灿诗文集。凡二十卷,文十八卷、诗二卷,并附《

  • 诗隽类函

    一百五十卷。明俞安期(详见《唐类函》)撰。本书采录皇古至唐代之诗,集为一编。全书分三十六部。约七百七十多类。其书之凡例言:以材具为主,以掇拾为用。故但分门摭录,间附以诗话小说。又称焦竑之语,以为《艺文

  • 秘册丛说

    一百三十二种,一百三十四卷。明佚名编辑。丛书汇辑群书,抄撮而成,漫无系统,如苏轼《物类相感志》之类出诸《说郛》,严羽《沧浪诗话》之类取于《百川学海》,马文升《兴复哈密记》、《西征石城记》之类采自记载汇

  • 伤寒贯珠集

    八卷。清尤怡(?-1749)撰。尤怡约生活于康、乾年间,与徐大椿、叶天士同时。尤怡字在泾,又字在京,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长州(今江苏吴县)人。尤氏幼年家甚贫,却聪明好学,工诗词,曾在寺院卖字画为生。

  • 今雨楼诗存

    不分卷。清于宝之(生卒年不详)撰。于宝之字绍香,山东荣成人。曾官江苏多年,累荐至观察,是《诗存》卷首有杨琪光、熊有筠、孙葆田三序,均称其喜吟咏。诗多近体,词新语工,文采斐然,典重绚丽之中时有苍凉悲愤之

  • 济美录

    四卷。明郑烛(生卒不详)撰。郑烛,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所编《济美录》成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当为嘉靖前后人。《济美录》之“济美”取成人之美之意,歌颂美德而已。郑烛之祖有元歙县令

  • 燕丹子

    三卷。作者不详。内容是记述燕太子丹派荆柯行刺秦始皇的故事,与《史记·刺客列传》所记大同小异。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至《隋书·经籍志》始载入小说家。书中的故事在东汉时应邵的《风俗通》、王充的《论衡

  • 读潜夫论

    一卷。清俞樾撰。俞樾有《易贯》,已著录。是书据汪继培《潜夫论笺注》本,而记其所校订的内容,共三十三节。《论荣》篇,中堂生负苞,“负”当作“斧”。《考绩》篇,夫圣人为天口,贤人为圣译,“译”即“易”,谓

  • 乾隆英使觐见记

    三卷。英国马戛尔尼(Macartney)撰,江阴刘复译。该书记以马戛尔尼为正使的英使团,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赴热河觐见清廷皇帝之经历。现有中华书局本。

  • 榕村字画辨讹

    一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参见《音韵阐微》。是书专辨俗书之讹,以正字为目的。举凡笔画近似容易混淆的正俗之字,一一列出并标以正俗,如“蚤正蚤俗”、“漆正俗”“赖正頼俗”等等,故名曰《字画辨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