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三字石经尚书残石

魏三字石经尚书残石

一册(玉简斋影印本)。罗振玉影印。首册印原石,次取剪装本依原石字体尺寸影印。末有宣统丁巳闰月罗氏跋。石刻为魏正始中所刻石经《尚书·君奭》残字,每字以古文、篆、隶三体书写,先为古文,次为篆、隶。合计三体之字,存全字的有一百一十个,存半字的有十二个。此碑於光绪中叶出土於洛阳故城中,不久即归黄县丁氏。丁氏宝爱,不轻示人,拓本颇不易得。此册所据之本,据罗氏之跋所云,是初出土时,未归于丁氏之前,拓于洛阳之本。魏三字石经,正始中刊刻,树于太学。其后北魏、北齐,石碑先后从洛阳移往邺都,又从邺都移回洛阳,隋开皇中又移往长安,屡经迁移,早已残破不全。以后又废为柱础。原石在北宋御史台一度发现,后遂无闻。石拓除唐秘府藏本以外,别无传本。即便是皇祐中苏望所摹刻的也不复传,流传下来的只是《隶续》所载的八百余字。原石自宋代发现之后,光绪中叶那次是第二次发现。第三次则是1922年发现于洛阳城南。所出《尚书》《春秋》残字甚多,其中尤以一面是《尚书》之《无逸》、《君奭》文,一面为《春秋经·僖公、文公》文那一石存字最多。但是,罗氏影印此册,时为民国六年,其时此石尚未发现,魏三体石经,除《隶续》存字以外,只有罗氏所据之石,所以罗氏着意要把它印出来。王国维所撰魏石经考五篇,即据此而作。考正始所刻石经,三种文体中古文最为重要。其文系据当时秘府所藏之古文,当时称为“中古文”。此中古文即孔壁所传之古文。即使不是壁中原本,也必定是其再写或三写之本。其刻石时间虽晚于熹平刻石,但实际上是未经秦火的壁中原文。其中如假“畏”为“威”;假“”为“庸”,都与今文完全不同。此外新出各石中,不用本字而假用同音之字者,如“畏”“”之属尤其多。根据假借字求本字、古文之字,遂无不通。由此可知古人临文,凡属同音之字无不可假。此实为古人临文通例。孔安国对于壁中古文《尚书》,能够给以隶定,就是据此通例定之。杜子春对於古文《周礼》能通其句读,也是据此例通之。不仅如此,即便向来有师说的各经,据陆德明《经典释文》所举各家的异文来看,其中不用本字而用假借字,从而须要循其假借字明其本字的,也十有八九。这说明不仅壁中古文临文之例如此,秦汉以前一切传世的古文,秦汉以后一切传写的经文,也无不如此。此例虽是古人临文习惯,而实为后人解经的关键。读正始石经的人首先应注意三体中的古文。读三体中之古文的人,首先应贯彻此假借之例,这样才可以循其假借字而通其本字之义。至于古文字体与小篆的差异,则可以据以证明《说文》《汗简》所引古文出处之所由来,所写古文笔画之所以误。

猜你喜欢

  • 麟旨定

    无卷数。明陈于鼎撰。陈于鼎字尔新,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官至翰林。该书专为科举考试而作,从《春秋》中拟出题目,以一破题为式,而略为诠释。无甚新意。今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有明崇祯刻本,作十二卷。

  • 古今诗材

    八卷。宋萧元登(生卒年不详)撰。本书取唐宋诗人的诗句分类编辑。采录或全篇,或摘取一二联及数句。绝句多数全诗采录。中间加以评注,都是杂取各家诗话而稍加编者自己的意见。

  • 付大士集

    四卷。唐代进士楼颖(497-570)辑。楼颖,今浙江义乌县人。《付大士集》一书,原书名为《善慧大士语录》,楼颖辑定为八卷。宋绍兴十三年(1143)浙东安抚使楼炽删定为四卷。楼颖所作《付大士集》一书,是

  • 玉娇梨

    四卷二十回。题“荑秋散人编次”,后刊本有题“荑狄散人”、“荻岸散人”者。据《玉娇梨》、《平山冷燕》版本源流、语言特点及《平山冷燕》的序,一般认为二书作者均为天花藏主人(详见《平山冷燕》)。该书又名《双

  • 蓬窗日录

    八卷。明陈全之(生卒年不详)撰。陈全之字粹仲,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进士。此书共八卷,分世务、寰宇、诗谈、事纪四门,每门各二卷。其中世务一门,多有可采之处,对时事等多有议论。其寰宇一门,则多采

  • 学庸训蒙琐言

    二卷。署乳山山人集,不著名氏。书首有自序,言用朱子读书,《论语》用冷看法,《孟子》用熟读法,《大学》、《中庸》尤用熟读法,逐字理会。凡虚字的轻重缓急,抑扬曲直,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务求其神气协合,血脉

  • 因宜堂法帖

    八卷。清姚学经辑。姚学经所刻《唐宋八大家法帖》、《晚香堂苏帖》、《白云居米帖》,多收伪书。此《因宜堂法帖》是伪书较少者。其第一卷为夏、商、周古篆。第二卷为秦、汉诏玺。第三卷为魏、晋、六朝书。第四卷为宋

  • 周礼注疏删翼

    三十卷。明王志长撰。王志长(生卒年不详),字平仲。明代“三才子”之一,王志坚(1576-1633)之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万历中举人。事迹见于《明史·文苑传》其兄志坚传中,称其亦深于经学,尤精“三

  • 凤山郑氏诗选

    二卷。明曹学佺(1574-1647)编。曹学佺字能始,号石仓。侯官(福建福州)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累迁南户部郎中。著有《易经通论》等多部书。此集乃所选郑孔道、郑大亨之诗。郑孔道,号一所,

  • 曾乐轩集

    一卷。宋张维(956-1046)撰。张维,乌程(今浙江)人,都官郎中张先之父。仁宗时官卫尉寺丞。赠尚书刑部侍郎。此集为张维诗集,乃其子张先所编。张先摘取其刊所撰之诗十首,绘为《十咏图》。孙觉为之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