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雷刻四种

雷刻四种

六卷。清雷浚撰辑。雷浚生卒年不详,字深之,江苏吴县人。早年受业于江明经沅之门,为学古堂斋长。研治小学,颇有根底。钮树玉曾撰《说文新附考》一书,虽收录新附字四百零二个,然而于经典中所遗之字并没收录完全。雷浚便用《说文解字》与《中庸》、《大学》、《论语》、《孟子》进行校核,寻觅《说文》中漏收之字,从《大学》中发现九字,《中庸》中发现十二字,《论语》中发现四十四字,《孟子》中发现七十六字,共一百四十一字,皆为《说文》中所不载,也为钮树玉书所漏录。雷浚还用钮树玉的方法,从历代经典,字书中广泛收录俗字,汇为《说文外编》十五卷。许慎《说文》引述经文是为了训释字义,而不是为了诂经,因而所引的经文有的用的是本义,有的用的是引申义或假借义,对此后人有所不察。加之许慎引证经文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均末说明,故使后人无所适从。雷氏发现许慎引述经文的规律有三:一是引经文训释本义,二是引经文训释假借义,三是引经文训释引申义。雷浚《说文引经例辨》对《说文》引经各条逐一进行分析,使许慎的训释更为完善,字义更为准确。王筠《说文释例》对许书作了全面分析,雷浚此书则专论引经。雷氏之书堪与王氏之书媲美。另雷氏还收录了顾广圻《说文辨疑》。刘禧延治音韵学多有所得,然文多散佚,雷浚辑其佚文散帙,而成《刘氏碎金》一书附刊于后。《雷刻四种》目录:清雷浚《说文引经例辨》三卷,《说文外编》十五卷,《补遗》一卷,清顾广圻《重刻说文辨疑》一卷,清刘禧延《刘氏碎金》一卷。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雷氏家刻本传世。

猜你喜欢

  • 四川通志

    ①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

  • 张康侯诗草

    十一卷。清张晋(约1666年前后在世)撰。张晋,字康侯,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任丹徒县知县。著有《张康侯诗草》。是集凡十一卷。其中第一卷为《黍谷吟》,第二卷为《

  • 春秋三子传

    六卷。清毛士(1728-1799)撰。毛士字若人,一字梦蝶,静海(今天津静海)人,乾隆时县学生,著有《春秋诸家解》十二卷、《春秋三传驳语》十卷及《春秋三子传》六卷。该书约取《公羊传》、《穀梁传》之说,

  • 易原就正

    十二卷。清包仪(生卒年不详)撰。包仪字羽修,河北邢台人。拔贡生。其自序称,早年听说有《皇极经世》而没有途径得到此书。从顺治辛卯到康熙己酉,七经下第,贫不自存,薄游麻城,才从王可南家得此书。到江宁后,寄

  • 孟子外书

    ① 四卷。附一卷。汉赵岐的《孟子注》题辞中说,孟轲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与《史记》同。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而《艺文志》则说,《孟子》十一篇,并为外书。旧本有四家注

  • 繁峙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何才价修,杨笃纂。何才价字价人,安徽霍山县人,出身进士,光绪六年(1880)任繁峙县知县。杨笃详见光绪《山西通志》。其志创于明万历年间知县涂云路,未几版籍散失。康熙初年,知县郭杰尝辑散

  • 五音复字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复字”即重言字。是书依平水韵标目,取古韵的重言字,分韵隶之,并详加注释。搜采丰富,然条理不甚清晰,颇失于破碎繁琐。有《函海》本。

  • 论语音义

    一卷。唐陆德明(约550-630)撰。德明字元朗,以字行,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著有《经典释文》,为汉魏六朝以来群经音义总汇,是研究隋唐以前文字音韵及经籍版本的重要资料。已收入清修《四库全书》五

  • 广修辞指南

    二十卷。明陈与郊(生卒年不详)撰。陈与郊著有《檀弓集注》。本书分二十部,有的部又分若干子目,有的不分子目。各部先列浦南金《修辞指南》原文。列增续的部分于后。每类所增补的内容也不过十数条,又不注明其出典

  • 纲鉴会编

    九十八卷。清叶沄撰。沄字蕃久,号松川,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温公《通鉴》,朱子《纲目》,年经月纬,学者所宗,为外纪、前编、续编所不及。“纲鉴”之名,为《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