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镜花缘

镜花缘

清李汝珍(1763-1830)撰。李汝珍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他读书不喜欢作八股文,因此未得过什么功名。一生多在江苏海州生活。他博学多才,当时就颇有诗名,尤精于音韵学研究。刊行的著作,除《镜花缘》外,还有《李氏音鉴》五卷,《字母五声图》一卷,《受子谱》等。《镜花缘》为长篇小说,共一百回。内容是写唐朝武则天当政之后,诏令百花齐放,众花神不敢违抗,结果被上天贬谪人间,变成一百位才女的事迹。全书可分前五十回和后五十回两部分。前五十回写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到海外经商游览,游历三十多个国家所见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景象。后五十回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名才女,设“红文宴”,众女在宴会上表演书、画、琴、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法等才艺的事迹。前一部分写唐敖随妻弟林之洋游历海外的见闻是全书的精彩部分。通过对这些国家风土人情的叙述,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社会文化的思想。如在“女人国”中,“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作者笔下的一百个女子都是有胆识、有才干,武艺超群的巾帼英雄,对于她们的热情歌颂,是对女子长期被压迫的历史的批判,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伦理的否定,表现了极鲜明的民主思想。小说对现实的批判,以辛辣的笔调,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如“白民国”装腔作态的老学究的不学无术,“淑士国”人个个儒巾素服,满口“之乎者也”的迂腐,“无肠国”富翁用粪当饭供应奴仆的刻薄,“两面国”人的势利,“结胸国”人的好吃懒做,“豕喙国”人的扯谎,“犬封国”人的长着狗头,“长臂国”人的贪吝自私,“黑齿国”考场的营私舞弊等描写,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形象的封建社会丑恶的风俗画,有力地抨击和讽剌了当时社会科举以八股取士,假斯文的酸腐气,迷信风水、属相以及富人的贪婪吝啬和奢侈浪费等弊端。《镜花缘》的想象力很丰富,作品出现的几十个类乎神话的国家,其材料皆来源于《山海经》,但它的内容经过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进行创作,因而形成了它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但《镜花缘》还有不少落后思想,如宣传节孝观念和因果报应,并通过“镜花缘”来说明人生的虚幻,戏诫人们逃避现实等等。结构上也显松驰,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注重刻划人物性格,众才女的个性不够鲜明。书的后半部有二十多回是写琴棋书画、医卜韵算和灯迷酒令等“各种百戏之类”,大量的专门知识的议论,炫耀才学,破坏了情节的连贯性,冲淡了小说的意味。所以鲁迅批评他:“于小说又复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版而不能自己,则博识多通又害之。”(《中国小说史略》)这个看法是中肯的。《镜花缘》的版本,大体上分歧较少,最重要的版本为“原刊初印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今本有1955年作家出版社张友鹤校注本和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校注本。

猜你喜欢

  • 乐府诗集

    一百卷。宋郭茂倩(生卒年不详)撰。据《系年要录》载郭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褒之孙,源中之子。本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此本题曰山西太原,盖署郡望之故。此集总括历代乐府,上起陶唐,下迄五代。共郊庙歌词十二卷

  • 风俗通韵

    一卷。清倪玉华撰,李步衢校读。这是一部表现清代山东滨县一带方音的著作。初名《随乡读韵》,以济南程伯侃氏有《随乡读韵辨》,始改称《风俗通韵》。是书以乡音为主以合韵音,凡音之不出本韵者则从俗,音之出乎本韵

  • 樗全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王畿(约1612年前后在世,)撰。王畿字翼邑,号慕蓼,福建晋江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浙江布政使。与讲学之王畿同名,非一人。著有《樗全集》。此集为诗文别集,

  • 洛阳曹氏丛书

    九种,十六卷。清曹曾矩编。曹曾矩字用甫,号小时,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曾官桐柏县教谕。丛书辑曹曾矩曾祖以上三世著作,有清曹逢庚二种,《春秋辑说汇解》一卷、《淡和堂经说》一卷。曹逢庚字上章,号肃堂,乾

  • 济美录

    四卷。明郑烛(生卒不详)撰。郑烛,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所编《济美录》成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当为嘉靖前后人。《济美录》之“济美”取成人之美之意,歌颂美德而已。郑烛之祖有元歙县令

  • 理学类编

    八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明史·宋讷传》附载张九韶传,即称张美和,清江(今属江西)人。元末累举不仕。明洪武三年(1370),荐举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

  • 深衣考误

    一卷。清江永撰。作者生平详见“仪礼释宫增注”一条。是书因深衣之制众说纷纭,乃据《玉藻》之文,以考证诸家之误。如谓深衣三祛、缝齐信要、衽当旁云如裳前后当中者,为襟、为据,皆不名衽。惟当旁而斜杀者乃名衽。

  • 同患浅言

    无卷数。明陈仁锡撰。仁锡字明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启进士,官编修,掌诰敕,后迁南京国子监祭酒,卒谥文庄。此书仅就乾六爻及彖传、大小彖、乾文言等有所论述,余皆不及。其易学颇疏,供研究者参考。今存《

  • 文章缘起

    一卷。梁任昉(460-508)撰。(任昉生平详见《述异记》辞目)。本书曾收入《文学津梁》等丛书,流传较广。《梁书·任昉传》称“昉所著文章数十万言”,但未提到《文章缘起》。考《隋书·经籍志》载任昉《文章

  • 诗传题辞故补

    一卷。清张漪(详见《诗传题辞故》)撰。漪有《诗传题辞故》四卷,皆为毛氏诗说。是编则为韩鲁诗说,故曰补。是编计补《蔡风》一篇、《申风》一篇、《黎风》一篇、《许风》一篇、《宋风》一篇、《卫风》一篇、《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