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隋刘炫(约546-613)撰,清邵瑛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泊头)人,隋代著名学者。少聪敏,与信都人刘焯闭户读书,十年不出。炫强记默识,罕有其比。隋开皇中,奉敕与著作郎王劭同修国史。不久
二卷。清马日璐撰。马日璐,字佩兮,号半槎,又号南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侯选知州。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就。与兄日琯并有诗名,时称“扬州二马”。著有《南斋集》,编有《丛书楼书目》。本书为马
二卷。明嘉靖中朝鲜生员徐敬德撰。徐敬德,字号、生平均不详。年五十六,其国提学金安国以遗逸荐,授奉参,力辞不就,居于花潭,因以为号。是集杂文、杂诗共二卷。其文中《原理气》一篇,末有附记,称曰先生。《鬼神
共十六卷(《秦书集存》十四卷,《补遗》二卷)。近人华学涑(生卒年不详)辑。学涑字石斧,天津人。书前有辛酉(1921年)王守恂序和壬戌(1922年)华氏自序并凡例七条。其编排体例悉依《说文》,每字之上冠
十卷。清瞿云魁纂修。瞿云魁,顺天(今北京市)人,乾隆五十七年(1791)任知县。旧志修于清康熙间县令高首标,至乾隆十年(1745)县令卫飏骏第二次复修,当志告成时,卫飏骏离任,未及付剞劂,遂手录一册。
一卷。明阎秀卿(生卒不详)撰。阎秀卿,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二科志》分“文学”、“狂简”二科,记载同时代名人自杨循吉以下7人,每人都偶录一二事,不作全传,乃名人轶事之类,为同时代人
十六卷。宋王之望(?-1170)撰。王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今湖北襄阳)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教授处州,入为太学录,迁博士。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提升为参知政事,劳师江淮。乾道
二卷。清和羹修,王灏儒纂。和羹,字涵庵,河北内丘县人。出身副贡,顺治十五年(1658)任清源县知县。王灏儒,字心孩,邑人,赐进士第,官至山东兖州府曹州知州。两人皆为官清政,且善诗文。和羹任知县后,十分
一卷(石经汇函本)。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颁,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
三十卷。清彭年撰。彭年,清内府镶黄旗人。道光十四年(1834)任粤海关监督。是书即于彭年在任时修,至道光十八年修成。是书首为凡例。卷一为皇朝训典,卷二至卷四为前代事实,卷五、卷六为口岸,卷七设官,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