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三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文献通考》。其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完全一致,分为二十六考,有“田赋考”十二卷,“钱币考”六卷,“户口考”二卷,“职役考”五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六卷,“土贡考”一卷,“国用考”八卷,“选举考”十六卷,“学校考”十四卷,“职官考”十四卷,“郊社考”十四卷,“群祀考”二卷,“宗庙考”十二卷,“群庙考”六卷,“王礼考”三十卷,“乐考”二十四卷,“兵考”十六卷,“刑考”十六卷,“经籍考”二十八卷,“帝系考”七卷,“封建考”十卷,“象纬考”十二卷,“物异考”一卷,“舆地考”十四卷,“四裔考”八卷。卷首并有“凡例”十六则。是书所记始于清开国时的天命之年(1616),止于乾隆五十年(1785),是一部记载清前期社会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内容较《清朝通典》更详细,分类更细致,使用也方便。其细目较《续文献通考》略有增删,如田赋考增加了八旗田制,钱币考增加了银色银直及回部普儿,户口考增加了八旗壮丁,土贡考增加了外藩,学校考增加了八旗官学,封建考增加了蒙古王公等,市籴考则删除了均输和买和籴,选举考删除了童子科,兵考删除了车战等,这些根据清代制度的变化而所做的修改,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然与清代乾隆时所修的其它“几通”一样,书中也多有重复、混乱之处。是书原为《续文献通考》的一部分,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二十六年才提出另编是书,故名《清朝文献通考》,以示区别。是书目前通行的本子也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清朝文献通考》影印精装二册。

猜你喜欢

  • 丧服会通说

    四卷。清吴嘉宾(1803-1864)撰。嘉宾字子序,江西南丰县(今江西省东部)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究心当世利弊,曾条陈海疆事宜。因事谪戍军台,寻释归。后任内阁中书。同治三年

  •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不分卷。清刘文淇(详见《左传旧疏考正》)撰,子毓崧(1818-1867)、孙寿曾(1838-1882)续撰。文淇祖孙三代都是著名经学家。毓崧字伯山,一字松崖,道光二十年(1840)优贡生。传父《左传》

  • 晏子春秋杂志

    二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官至永定河道。王氏为清代著名音韵训诂学家,探究古书文义,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

  • 经义亭疑

    三卷。清末蒋楷撰。蒋楷籍贯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为专就经义说律之作。取《尚书》“舜典”、“大禹谟”、“康诰”、“吕刑”诸篇及《春秋左氏传》《周礼·秋官》《礼记·王制》中涉及刑律的内容,遍考经子史传,

  • 钦定安南纪略

    三十卷,首二卷。清乾隆帝敕撰,方略馆编纂。记载乾隆五十三年(1788)五月至五十六年三月援助安南国王黎维祈复位及敕封阮光平为王纪历。内容包括安南内讧,黎维祈为阮氏所逐,两广总督孙士毅率兵征伐阮氏,复维

  • 拜经日记

    又名拜经堂日记,十二卷。清臧庸(1767-1811)撰。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一字西成,号拜经,一号用中,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臧玉琳曾孙。臧庸继承家学,又师事卢文弨,还曾在苏州从钱辛楣、王

  • 故事选要

    十四卷。明王思义(生卒年不详)撰。王思义著有《宋史纂要》。此书采摘子史中的故事,分类编排成书。全书分十五门。所引故事,多不注明出自何处。而且书中舛误之处亦颇多。如雪门,收绛雪丹事,已是不伦不类,又将张

  • 溪堂词

    一卷。宋谢逸(1064-1113)撰。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先生。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孤贫,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谢逸有集二十卷、诗五卷,岁久散佚,清末已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成编(《集》为十卷)。《书

  • 诗论

    一卷。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宋考据学家。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曾任太平州教授、吏部尚书等职。著有《禹贡论》、《演繁露》、《易老通言》、《考古论》等。《诗论

  • 汝水巾谱

    一卷。明朱术殉撰。朱术殉,字均焉,自号汝水居士,生卒年不详。朱氏是辽简王植七世孙,曾由辅国中尉换授镇江府通判,后提升为户部主事。其著作有《汝水巾谱》。是书载有古今巾式共三十二图。从华阳巾以下十三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