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源算法

通源算法

无卷数。明严恭(生卒年不详)撰。现已无刻本流传,其残本见于《诸家算法》及《永乐大典》中,共得六十四问及一条提纲,见诸于李俨《十三、十四世纪中国民间数学》中。书前有洪武壬子(1372)赵禹之序,对作者严恭及成书经过作了简要介绍:“姑苏(今苏州)严君名恭,幼读之(指《算经十书》)以明其理,长试吏术,其绪余乃及于数学,而益致其精。一日袖书一卷示予,名曰通原算法。自言以兵乱失故传,此特其默集者尔。”在序中赵禹对严恭所作大加赞赏:“无严君颖悟之资,何由一本万殊之理达之于通原之法,其视天下事物,若金谷之出纳,田土之度量,户口之增减,大而山堆土积,小而毫分缕析,如庖丁解牛,迎节中窍,恢恢乎有余刃,而无全牛矣。”《通原算法》书前有一提纲:“称有二:官称一斤准足称一十二两八钱。足称一斤准官称一斤四两”说明官称小于足称,仅为足称的,在使用时须加换算。残本六十四问大多为商业应用题,计算较浅显,还包括几道等差数列应用题,个别题需要开平方。这六十四问可分作四种类型:(1)一般商业换算题,例如:“今有丝一千三百八十七斤,每荒丝一十两得净线九两,问净线若干?答曰:一千二百四十八斤四两八钱。术曰:置丝数通准两加六,然后九因之再准斤减六,即得。”又如:“今有足称四百五十四斤六两四钱,问准官称若干?答曰:五百六十八斤。术曰:置足称通准两〔即从斤上加六〕,然后八除,或身外加二五亦可得。官称两减六准斤,即得”。(2)等差数列题,例如:“今有户出银二两,今以家贫富不等,令户品搭高下出之最下户出银四银以次户差,各多二银,问几户可以通滚?答曰:一十七户。术曰:列出银二两减最下户出银四钱余一两六银,倍之得三两二钱,又加户差二钱,共三两四钱为实,以户差二钱为法,除之,即得。”(3)古算题,如“今有散钱不知其数,作七十七陌穿之,欠五十文揍穿;若作七十八陌穿之,不多不少,问钱数若干?〔此系管数,却非不足适足。〕答曰:二千一百六文。术曰:列七十八自乘得六千八十四,又以七十七减欠五十余二十七,乘头位得一十六万四千二百六十八为实,别以七十八,七十七相乘得六千六,减除头位,实不满法,却合前问。〔若以七十八数有零,当五千九百二十九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二十五头,下有六十四足,问鸡兔各若干?答曰:鸡一十八个,兔七个。术曰:上置头,下置足,半其足,以足减头,以头减足。”(4)开方类题,例如:“今有积一千二百步,欲为圆,问径若干?答曰:四十步”。这儿使用的π=3;“今有积六万三千四百一尺五百一十二分尺之四百四十七,问为立方几何?答曰:三十九尺八分尺之七。”这类题解决过程中需用筹算的开方、开立方的方法,在书中作者给出了详细的布筹列算过程。对于较简单的运算,在题之后只有答无有术或法。与元明时期其它几本算法书类似,严恭《通源算法》是当时商业数学的代表,也是普及数学教育的读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原版本已佚,残本可见李俨《十三、十四世纪中国民间数学》。

猜你喜欢

  • 操风琐录

    四卷。清刘家谋撰。前两卷大体以闽方音考证古音,如谓娘、日、泥三母字偏旁多相谐,与其后章炳麟“娘日二纽归泥”说相合。又谓闽方音无轻唇音,无舌上音,与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说一致。后两卷训释

  • 公羊臆

    二卷。清张宪和撰。张宪和,平湖(今浙江平湖)人,官湖南辰溪县知县。他对《春秋公羊传》深有研究,著有《公羊臆》二卷、《读公羊注记疑》三卷,合刊为《张氏公羊二种》。《公羊臆》兼采汉、宋,博综众说,颇有心得

  • 义乌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清诸自谷修,程瑜、李锡龄纂。诸自谷,义乌县知县。义乌为秦代古邑,历史甚长,有志最早。宋代原有元丰、咸淳志。元时正邑人黄文献合宋两书而成正志。明代正统、万历、崇祯修数次,迄清康熙朝有十

  • 载书图题咏

    一卷。清王士祯(1634-1711)等著。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扬州推官,迁国子监祭酒、翰林院侍讲学士,累官至刑部尚书。后因避讳改为士

  • 虚舟集

    五卷。明王偁(?-1415)撰。王偁,字孟扬,广西永福人。洪武三年(1370)举人。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党,下狱死。王偁为闽中十子之一。

  • 瘦碧词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字俊臣,号叔向、小坡,又号大鹤山人,山东高密人,近代词家。举人出身,官内阁中书,长于金石、书画、医学,兼通乐律。著有《大鹤山房全集》。他以“瘦碧”名其词,因

  • 东塾读书记

    十五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十八岁入粤秀书院,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曾选授河源县训导,赴任两月即告归,专意著述讲学。曾为广州学海堂长数十

  • 等韵一得

    三卷。清末劳乃宣撰。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自号矩斋,又号韧叟,浙江桐乡县人,祖籍山东阳信。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先后补南皮、完县、吴桥、临榆、蠡县、清宛等县知县。清末任京师

  • 蜀梼杌

    二卷。宋张唐英撰。一名《外史梼杌》。张唐英(1029-107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字次功、自号黄松子。丞相商英之兄。庆历时进士、少时勤奋力学、有文名。被荐试贤良方正,不就。调归州狱扬、移谷

  • 中庸通

    清胡炳文撰。炳文爵里无可考。是书以朱子《章句》为宗,按朱子《章句》诂义本精,义有未尽。每别详于《语录》,间或《章句》与《语录》异义,自可互相参证。立于他家之说,多有发明朱义者,或有补朱义所不及者。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