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非子札记
三卷。清陶鸿庆(生卒年不详)撰。《读韩非子札记》是收入《读诸子札记》中的第十二种书。书中对《韩非子》一书作了颇为详尽的校释,其中对一些错误的纠正非常可信。当然书中也不乏依据主观擅自改动之处。《续四库全书提要》对《读韩非子札记》有介绍。
三卷。清陶鸿庆(生卒年不详)撰。《读韩非子札记》是收入《读诸子札记》中的第十二种书。书中对《韩非子》一书作了颇为详尽的校释,其中对一些错误的纠正非常可信。当然书中也不乏依据主观擅自改动之处。《续四库全书提要》对《读韩非子札记》有介绍。
二卷。明邱浚(详见《家礼仪节》)编。是书上卷分下学、持敬、穷理、精蕴、须看、鞭策、进德、道在、天德、韦斋等十篇;下卷分上达、古者、此学、仁礼、为治、纪纲、圣人、前辈、斯文、道统等十篇。蔡衍鎤序云:“上
八卷。明江应晓(生卒年不详)撰。江应晓,字觉卿,徽州(今安徽省歙县)人。嘉靖末官涪州州判。此书取史籍所载天文、地理、人物、杂事,分条立说,议论多偏驳不纯。书首有江应晓自序一篇,文字颇为聱牙,内容无甚可
一卷。编者不详。该书记清末李星沅传志诸文。包括上谕、谕祭、谕碑、国史馆本传、家传、墓志铭、神道碑铭等。现有咸丰刊本。
一卷。明张献翼(?-1601)撰。张献翼,字幼于,一名米文,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张凤翼之弟。嘉靖中为国子监生,与其兄凤翼,燕翼并有格,人称“三张”。著有《读易纪闻》等。是集乃其自录早岁所作,于《文起
二卷。清陈廷策撰。廷策字嘉谟,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是书题曰遗义,意在补程朱所遗。廷策于朱子之说,多所匡正,于二程之说,多所引申,其持义温醇笃实,融会贯通。其解“子在川上”章,谓自汉以来儒者皆不
① 一卷。清潘相(详见《周易尊翼》)撰。清代桐城派古文大师方苞曾撰《春秋比事》,起于王室伐救,终于阙文,共八十五目,事同而书法互异之处加以条例。潘相受北宋学者张载启发,认为《孟子》多与《春秋》相发明,
二卷。清王士禄(1626——1637)撰。士禄字子底,号西樵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二起二落。著有《读史蒙拾》。《炊闻词》原名《炊闻危语》,前有士禄自序,
四卷。清曹煜曾(约1710年前后在世)撰。煜曾号麓蒿。上海人。康熙末贡生,与其弟炳曾、煐曾齐名。本集是其孙锡室所编,《石仓世纂》之第一种,计收诗一百五十五首。煜曾为云间董俞弟子,所以他的诗声律格调颇有
一卷。清梅文鼎撰。梅氏著述推步之书计六十二种、算书二十六种,是编将各书撰写的主旨加以题解式的说明,其中述及古今中外历术诸家之源流得失,颇为客观。梅氏自著亦可从中得其大概。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二卷。《诗存》二卷。《诗话》二卷。《赋草》一卷。《外集》一卷。《对联大备》一卷。附《天印山房遗稿》一卷。清范启璋(生卒年不详)撰。范启璋,江苏南京人,约清末前后在世。其集中诗有嘲讽何桂清,盛赞文廷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