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礼记

读礼记

十二卷。清赵良霈(详见《读易经》条)撰。此书末有家侄绍祖题《跋》。《跋》言,“说《礼》之家,精奥推郑《注》,博洽推孔《疏》。元陈云庄《集说》,明时虽立于学宫,而学者多讥其疏漏。盖《礼》本杂取汉儒之言,一书中已自有不可贯通者,故人得以意见为说。然究不可空言争,终当以注疏为根柢。吾叔沉潜于是经有年,本之郑孔,兼取陈氏书及宋卫湜一百四十四家之说;与近世言《礼》,如安溪灵皋诸名家,皆一一研究,著为是编。于文义求其安,于疑义存其是,于异文折其衷,庶几破门户不见,酌异同之论,而非斤斤于抱残守匮,负其一知半解以自异者”等等。末题“嘉庆十七年二月,侄绍祖识。”十二卷分别为:卷一为《曲礼》,卷二为《檀弓》,卷三为《王制》、《月令》,卷四为《曾子问》、《文王世子》、《礼运》、《礼器》,卷五为《郊特牲》、《内则》,卷六为《玉藻》、《明堂位》、《丧服小记》、《大传》,卷七为《少仪》、《学记》、《乐记》,卷八为《杂记》,卷九为《祭法》、《祭义》、《祭统》,卷十为《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表记》,卷十一为《缁衣》、《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深衣》、《投壶》,卷十二为《儒行》、《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无《中庸》、《大学》。此书每篇都摘出有论说者乃列,以《曲礼》、《檀弓》为最多,《三年问》等为最少,《三年问》只两条。清儒说经分为义理、考据两大派,此书近义理派,而多从郑孔。其如谓《王制》为汉人作,释“酉不尽流沙”一节,言“孝文时流沙以西,未辟敦煌;东海以东,未置乐浪;衡山以南,未极日南。凡孝武所为却胡攘越者,未之及”。又《月令》谓“商君破坏井田,开阡陌,而犹不忘乎农,于田家春夏耕作、秋冬敛藏,不时劝勉”。此信《吕览》为《月令》,孔疏引郑玄答临硕云,“孟子当赧王之际,《王制》之作,更在其后”。卢植云:“孝文皇帝令博士诸生作《王制》之书”。郑《目录》云,“《月令》者,以为说十二月政之所行”,此据《吕氏春秋·十二纪》之首章。清儒多谓《礼记·王制》,否定孝文所作之《王制》;《月令》,《逸周书》已已有其名,非《吕览》。此书所言,仍用孔疏。如《曲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一节,谓“撙者所以裁其满盈之心,节者所以规于中正之制,合之总是俭”。如“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一节,谓“制义无从妇之凶,而闲家亦得免于牝鸡之索,此《礼》之思患预防,非特为内外之别”。此颇有不以汉晋母后临朝为然之意。如《哀公问》“惟礼足以兴之下”,历举哀公之失礼。又如《缁衣》“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下,言“上暴虐以使其民,使其情为人所闭。郁塞而不得伸,则鄙背之心,勃然以生,倒戈相向。秦汉以来,匹夫发难而九庙倾颓者多”。凡此数条所阐发,均能道其精微,昭示宏旨,于探求《礼记》义理颇有裨益。

猜你喜欢

  • 仓颉篇补本续

    一卷。近代曹元忠(其生平未详)撰。是编补孙星衍《今本仓颉篇》、陶方琦《仓颉篇补本》所未备,凡五十三事。辑自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宋郑樵《通志》、李诫《营造法式》、宋庠《国语补音》、葛刚正《三续千字文

  • 日言

    一卷。明孔承倜(生卒年不详)撰。孔承倜字永冠,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代孙。曾任保定知县,终于荆王府长史。此书为作者的札记。其学出于王守仁。故以钟柝喻性,明其本空。书中又言,朱熹中年学尚未悟,至晚

  • 魏三体石经遗字考

    (嘉庆十一年金陵刻本)。清孙星衍(1753-1818)撰。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又号芳茂山人。清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著名训诂学家。曾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官至山东督粮道。精研经史文字音韵训

  • 尚书讲义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年)撰,其子黄家岱述。黄以周字元同,浙江定海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清代经学家。黄以周采集汉、唐至清关于礼制的解说,撰《礼书通故》一百卷,考释中国古代礼制、学制、封国、

  • 乐安县志

    ①二十卷。明孟楠修,蒋奇鎛纂。孟楠字伯茂,河北大名府浚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三十一年(1603)任乐安知县。蒋奇鎛,邑人。乐安志,创修于明成化间知县沈清;一修嘉靖二十五年(1546)知县

  • 河洛真传

    一卷。明喻国人撰。此说称,天地十二会真数不出五十五,可惜陈抟、邵雍均未发明,因此推衍天地五十五数图。卷末又附加有河洛真传说数页,辨蓍短龟长之说,谓礼《记》云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原龟筮并重。朱子

  • 松雪斋集

    十卷。外集一卷。元赵孟頫(1254-1322)撰。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士。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之后,宋亡居家,会程钜夫访遗逸于江南,以孟頫入见忽必烈。授兵部郎中,累官至翰林学上承皆。论其才艺,

  • 春秋疏略

    五十卷。清张沐(详见《周易疏略》)撰。作者认为《春秋》经文出自鲁国史书,《左传》则是孔子所作;他说:孔子抽取鲁史,尊奉为经,而将不能奉为经典的有关内容按年月顺次附录于经文左侧,并命名为“左传”。这一看

  • 周官识小

    一卷。清沈豫(约1778-1848)撰。沈豫字小敷,号补堂,浙江萧山人。此书为沈氏读《周官》之札记,或申发《周官》之义,或详其故训,大多系抄录他书,无甚新意。不过有时也从经文引发开去,议论政事得失。有

  • 石溪史话

    八卷,清刘凤起撰。刘凤起,字兰村,睢宁(今江苏省睢宁县)人,雍正年间拔贡,其著作有《石溪史话》、《四书辨义》、《春秋辨义》、《诗草》、《诗余》。《石溪史话》一书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福王,全书所论共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