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苑

说苑

二十卷。刘向(详见“新序”条)编辑。曾巩校书序云:“得十五篇于大夫家,与旧为二十篇。”《四部丛刊》或单行本二十卷,是历史故事集。其中材料,有出于汉朝藏书《说苑杂事》,有出于他的私藏,有出于民间书,也有出于他“更造新事”的。共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号为《说苑》。这部书到北宋时已残缺,经过曾巩的补缀校正,又从高丽得《反质》篇,补足二十篇,共六百三十九章。清人卢文弨《群书拾补》有佚文二十四事,当是二十四章,总计为六百六十三章,视向叙所说少一百二十二章。《说苑》是一部分类故事选,二十篇分成二十类,为君道、臣述,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每篇前面几乎都有一段总说,介绍这一类的内容,然后排列故事,在故事后面往往加有编者的案语。每类内容又与当时现实颇相切合,主要讲有关国家兴亡,成败得失的道理。它同《新序》有所不同,是以编集诸子言行为主,所编的多半属于哲理格言,它纂集的同类故事,颇近于类书,富有小说味道。至于《新序》编选的却象《左传》、《史记》中的历史故事。该书有劝戒作用,要作为汉成帝振作有为、疏远外戚、减损女宠的御用专书。使一般人可以借此了解一些古代生活状况;同时还可以看到汉代具有小说雏形的散文体制。在文学的表现手法上,这部书也值得借鉴。如在写杞梁、华舟的英勇牺牲故事的结尾,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杞梁之妻听到丈夫以身捐躯的消息后,放声恸哭,“城为之阤(小崩),而隅(城墙角)为之崩”。这个故事对后代“孟姜女”的形成是有一定影响的。又如《指武》里“孔子北游东上农山”,写孔子和子路、子贡、颜渊等言志,原是从《论语·公冶长》取材,作者把原来极短的篇幅加以扩大;而且把记言,变成为人物情态和行动的描写,这就使得故事更多的具备了小说的因素,再如《丛谈》写成一则绝好的寓言故事。这部书主题突出,意有所讽,描写灵活多变,有些显然是民间口头创作,取材通俗,风格朴实,对后代小说和民间故事产生一定影响。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本。

猜你喜欢

  • 五分比丘尼戒本

    一卷。梁代释明徽(?-522)撰。明徽,《续高僧传》列传称明彻,俗姓夏,吴郡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六岁丧父,出家住上虞王园寺,学无师。永明十年(492)竟陵王请僧祐去三吴讲律,途相识“从祐受学十诵,

  • 左国异同考

    三卷。清宗彝撰。该书对《左传》、《国语》二书记事的异同详加考证,加以罗列。该书为原稿本,卷首有民国元年(1912)作者自序。

  • 甲申以后亡臣表

    三卷。清彭孙贻(生卒年不详)孙贻字仲谋,一字羿仁,浙江海盐人,工诗,有《茗斋集》、《五言妙境》、《流寇志》、《方士外纪》、《彭氏旧闻录》等。该表记明末忠臣义士共四百余人,详略不一,间有论断。所记诸臣行

  • 艾纳山房集

    五卷。清王九龄(?-1709年)撰。王九龄,字子武,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年不详。王顼龄之弟,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九龄为人恬静有雅量,其诗才思富艳,辞采飞扬。此

  • 四友斋丛说

    三十八卷。明何良俊(?-1573)撰。何良俊字元朗,号柘溟,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与其弟何良傅皆负俊才,时人以“二陆”比之。何良俊少笃学,二十年不下楼,所藏书四万卷,一一涉猎。在海上筑有清森阁,藏

  • 亘史抄

    明潘之恒(生卒年不详)撰。本书在《明史·艺文志》中记载为九十一卷。书前有顾起元序云:内纪内篇以内之,而忠孝节义、懿行名言之要举。外纪外篇以外之,而豪杰奇伟、技术艳异、山川名胜之事彰。杂纪杂篇以杂之,而

  • 梧冈集

    八卷。明唐文凤撰。唐文凤,字子仅,号梦鹤,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唐文凤与祖元父唐桂芳俱以文学擅名。永乐中荐授江西兴国县知县,政绩颇著,后改赵王府纪善。卒年八十六。著有《悟冈集》八卷。此集为程敏政所编

  • 乐述

    三卷。清毛乾乾撰。乾乾字心易,别号匡山隐者,精天算之学,著述甚丰。此书前有张沐、潘元丰序及自序,共分三卷:上卷为审音第一,论述五声十二律次序、度数、积实及律管空谷成围径法、律管勾股求围径、律管弧矢验围

  • 周易象考

    一卷。清茹敦和撰。茹氏易凡十一种,除《周易变卦考》未见外,余皆刊行。《周易二闾记》及《周易小义》二书曾经李慈铭重订,余皆原本。此《周易象考》,略依汉儒互体旁通之变、飞伏之法比辑彖爻辞例,证明说卦及荀虞

  • 天山草堂存稿

    八卷。明何维柏(约1550前后在世)撰。何维柏,字乔仲,南海(今广东佛山)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历授监察御史,坐劾严嵩,廷杖除名,隆庆初(1567)复官,累迁吏部左右侍郎。又因忤